第二十二章 香江,風雲際會(2 / 2)

少林寺位於嵩山五乳峰下,因坐落於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叢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少林寺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是漢傳佛教的禪宗祖庭,在華夏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譽為“天下第一名刹”。

少林寺創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孝文帝元宏為安頓來朝傳授小乘佛教的印度僧人跋陀,在與都城洛陽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

永平元年,印度高僧勒拿摩提和菩提流支先後到少林寺開辟譯場,在少林寺西台舍利塔設立翻經堂翻譯經書。之後,慧光在少林寺弘揚《四分律》等師說,經多代發展,後世最終形成四分律宗。

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釋迦牟尼佛第二十八代徒菩提達摩來到少林寺,他在跋陀開創的基礎上,廣集信徒,傳授禪宗,東魏孝靜帝天平三年傳法於慧可,從此禪學在少林寺落跡流傳。

在南北朝佛教發展高峰期,北周武帝采納還俗沙門衛元嵩刪寺減僧的建議,在建德三年下令禁止佛教傳流,史稱北周武帝滅佛,少林寺毀壞嚴重。

北周大象二年,北周靜帝恢複少林寺,將其改名為陟岵寺。

隋朝時,隋文帝崇佛,複改陟岵寺為少林寺,並賜給少林寺土地一百頃,再加上其他賞賜,少林寺成為擁有百頃良田和龐大寺產的大寺院。

唐初,少林寺十三棍僧因助唐有功,受到唐太宗的封賞,賜田千頃,水碾一具,並稱少林僧人為僧兵,從此,少林寺名揚天下,被譽為天下第一名刹。

至唐宋年間,少林寺擁有土地一萬四千多畝,寺基五百四十畝,樓台殿閣五千餘間,僧徒達兩千多人。達摩開創的禪宗教派在唐朝興盛,是唐代佛教最大宗派。

宋仁宗慶曆三年慶曆新政失敗後,留心空宗者始於汴京設立禪院。

北宋元祐八年左右,報恩禪師在少林寺弘揚曹洞宗風,終使少林寺“革律為禪”(由律宗轉變為禪宗)。

元代初,世祖命福裕和尚住持少林,並統領嵩嶽一帶所有寺院。福裕和尚住持少林期間,創建了鍾樓、鼓樓,增修廊廡庫廚,僧徒雲集至此演武禮佛。

明朝嘉靖時期,倭寇襲擾中國沿海,少林僧侶抗倭有功,因此政府大規模修整寺院,少林寺還享有官府所賜予的免除糧差等特權。其後,少林僧人至少有六次被明朝政府征調,參與戰事,並屢建功勳,所以朝廷又多次為少林寺樹碑立坊修殿,而少林功夫在華夏武術界的權威地位也得以確立。

少林寺和其他的門派一樣分為內門和外門,他們稱作內院和外院。外院是以少林功夫為基礎的武修弟子的住所,他們就住在少林寺對外開放的景點之中,和普通的僧人居住在一起。內院則是道修佛門一脈的修行者,居住在少室山的深處,那裏不僅禁止遊客入內,連外院的僧人也不得隨意出入。

始皇陵墓外的奪寶一戰,少林的損失也是很慘重,本來在始皇陵墓中少林的損失是最小的,因為玄善和守陵秦將過了幾招之後,就很識時務的知難而退了,所以少林的人馬基本上沒有什麼損失。但是在外麵的戰鬥中,為了爭奪那四件靈寶,幾派的修士們可以說是殺紅眼了了。少林的十八羅漢陣和全真的天罡北鬥陣硬碰硬的正麵硬鋼。最後兩敗俱傷。玄善的兩個師弟也和天師道的長老以及全真的千塵道長的一位師弟拚個了同歸於盡。最後隻剩下了玄善這個光杆司令,他使用了佛門的秘法,將那件龍炎瓶奪到手之後就迅速的脫離了戰場。

回到少林之後,在丹藥的輔助下,玄善花了半個多月的時間也不過恢複了六成的實力,可見他當時使用秘法時的消耗。

少林自然也探查到了嶽棟一行人的所作所為,不過玄善沒有像張洵和貝本恒那樣下令去幫助嶽棟等人,而是覺得嶽棟等人一定是和我佛有‘緣’,於是派人前往香江,想要將嶽棟等人渡入佛門。

除了少林、天師道和華山派的人之外,全真,茅山,武當,甚至連峨眉和青城的人都陸續啟程前往香江,一時間,修行界風雲湧動。

ps:最近家裏出了一些事情,沒有時間和精力來碼字,存稿也沒有了,隻能發些資料來占住更新天數,今天好不容易處理完了家裏的事情,回頭一看,竟然已經有一個多星期沒有碼字了,這本已經過了五十萬字,結果有近十分之一的字數都是這幾天用資料湊的,真是汗顏啊,慚愧慚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