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始皇陵墓前的寶物爭奪(2 / 2)

龍虎山有‘道都’之稱,是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從漢末第四代天師張盛始,曆代天師華居此地,守龍虎山尋仙覓術,坐上清宮演教布化,居天師府修身養性,世襲道統六十三代,奕世沿守一千九百餘年,龍虎山天師道掌教均得到曆代封建王朝的崇奉和冊封,官至一品,位極人臣,形成華夏文化史上傳承世襲“南張北孔(夫子)”兩大世家。上清宮和嗣漢天師府得到曆代王朝無數次的賜銀,進行了無數次的擴建和維修,宮府的建築麵積、規模、布局、數量、規格創道教建築史之最。龍虎山在鼎盛時期,建有道觀八十餘座,道院三十六座,道宮數個,是名副其實的“道都”,是道士的世界王國。然自漢至今,桑海靡常,多數宮觀早已廢圮,保存者唯有上清宮和天師府兩處。

龍虎山上的上清宮是現在天師道的山門所在。天師道的道統延續的六十三代,隻是俗世中人所看到的罷了。其實在天師道的內門,也就是真正的天師道祖庭中,天師道的掌教不過傳了十五代罷了。

修行之道並不適合每個人,尤其是道修的門檻極高,可以說入門者不足萬分之一。張道陵是道教的四大天師之一,天師道的創始人,但是他的子孫並不是每一個都有修道的資質。天師道有外門和內門之分,外門都是那些沒有修道資質的普通道士,千多年間傳了六十三代。內門則是真正的修行之人,修行之人的壽命很長,而且修煉有成者不容易有後代,這是天道法則,強者繁衍子嗣的能力要比弱者差。否則天地之間早就被仙二代、神二代,妖二代們給占據了,哪還有人類的地盤。所以內門之中至今隻傳了十五代,在始皇陵墓中現身的張洵是張道陵的第十二代玄孫,也是如今內門掌教的太爺爺。

一個多月之前,張洵帶著天師道的幾個長老,一行五人去始皇陵墓中想要激活祖龍龍脈,得到這一份大功德。但是被守陵秦將給擊敗了,在用了一枚祖師的分身玉符之後,天師道一行人算是全身而退。但是,一個星期之前,回到龍虎山的除了張洵之外,隻剩下了一個長老,而且身受重傷。

這件事就說來話長了,張洵等人從始皇陵墓中退出之後,穿過陵墓入口的幻陣,來到了外麵。始皇陵墓的入口處的陣法主要是防止有人進入始皇陵墓,屬於那種進去困難出來容易的陣法。所以張洵等人出來的還是挺順利的。

和他們一起出來的還有少林寺的人,全真教的人,以及西南妖盟的三人和終南鬼王。西南妖盟的三人和終南鬼王受的的傷很重,為了防止被人落井下石,他們在出來的第一時間,就會和了自己一方守在外麵的人,然後退走了。

少林寺,全真教和天師道的人則等了一下,想要看看還有沒有人出來,或者有沒有人成功激活龍脈,畢竟出來的隻是一半的人。

這一等,等出了問題。在他們出來的第二天,四道流光從始皇陵墓中飛了出來。

這四道流光,卻是四大皇族的四位守護者臨死前送出來的自己的家族的鎮族靈寶。姬家的仿製軒轅劍,劉家的龍炎瓶,李家的天可汗印璽,趙家的朱子筆。

因為寶物無人操控的原因,所以他們在陣法中多饒了幾圈,比張洵等人要晚出來了一天。

等在外麵的人看到這四件寶物瞬間就傻眼了,這可是四件後天靈寶啊,尤其是那柄仿製的軒轅劍,那可是傳說中的軒轅劍的仿製品啊,而且是一件中品後天靈寶啊。

在這個末法時代,修士們手中的大多都是法器,能有一件法寶就美的屁顛屁顛了,靈寶這種東西那是傳說中的物件啊。就算是少林、全真、天師道這種傳承了千年的門派都都隻有一件鎮派之寶是靈寶等級的。現在竟然一下出現了四件,其中還有一件中品後天靈寶。

我靠,這還有什麼可說的,搶啊,啊,不對,是天下寶物有德者據之。

看著懸浮在半空中的四件寶物,少林的人表示,‘這和我佛有緣’,全真的人說,‘這是東方的寶物,番邦異教滾開’,天師道的人則證明自家是曆朝曆代的皇室冊封的正牌官員,皇族的寶物應該歸自己保管,以後再還給皇族就是。至於四大皇族留守在外麵的弟子,完全被無視了,幾個四品境界的小渣渣還想染指靈寶,想的美。什麼?這本來就是你們家族的,誰能證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