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雪,生日快樂。”嶽棟笑著招呼道。
“呀,嶽棟,令月姐姐你們來了。”林雪看到嶽棟兩人後,開心的道。
“林叔叔,聽說今天是令千金生日,小侄特來祝賀。”嶽棟正和林雪在房間裏說著話,就聽見外麵有個洪亮的聲音道。
嶽棟從窗戶看去,隻見一個年紀和自己差不多大的長相帥氣的男生正一臉笑容的和林源寒暄著。
“那是李家的大公子李博。”林雪也看到了那個人,她對嶽棟介紹到。
李博,嶽棟眉頭微微一皺,這不就是那個黑虎幫背後的靠山,一直在打夏婭注意的人嗎。
嶽棟仔細的打量了他一下,忽然在他提著的禮物中,嶽棟感覺到了一絲靈氣的不動,用靈識探查一下,盒子裏麵竟然是一尊十幾公分高的青銅老子坐像。
百家爭鳴時期,地仙界道德天尊降分身於人間界,化身道家始祖,開辟了人間界的道門道統。史稱其為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諡伯陽,出生於周朝春秋時期陳國苦縣厲鄉曲仁裏,約出生於西元前五七一年,逝世於西元前四七一年。
老子是華夏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曆史名人之一,今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核心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
老子曾做過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書的官員),後來隱退,老子在出函穀關前著有五千言的《老子》一書,又名《道德經》或《道德真經》。《道德經》、《易經》和《論語》被認為是對華夏人影響最深遠的三部思想巨著。《道德經》分為上下兩冊,共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為上篇道經,第三十八章以下屬下篇德經,全書的思想結構是:道是德的“體”,德是道的“用”。全文共計五千字左右。
老子思想主張“無為”,所鑄《道德經》以“道”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道”為客觀自然規律,同時又具有“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義。《道德經》書中包括大量樸素辯證法觀點,如以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兩麵,並能由對立而轉化,是為“反者道之動”,“正複為奇,善複為妖”,“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又以為世間事物均為“有”與“無”之統一,“有、無相生”,而“無”為基礎,“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他關於民眾的格言有:“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老子的哲學思想和由他創立的道家學派,不但對華夏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而且對華夏兩千多年來思想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譯成外國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是《聖經》,其次就是《道德經》。
老子思想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是全球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老子與後世的莊子並稱老莊。
老子譽有東方三大聖人之首,米國《時報》評為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孔子曾數次向老子問禮、求道。自古有“老子天下第一”之稱。
在修身方麵,老子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在政治上,老子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在權術上,老子講究物極必反之理。因老子是道家的創始人,所以老子又被古人稱為“太上老君”。
作為道德天尊的人間分身,老子創立道家,出函穀關化胡為佛,鑄造《道德經》,功德頗大,如果不是因為他是道德天尊的分身,自身不能修行的的話,他完全可以靠著功德飛升成仙。
李博這次送來的老子坐像並不是後世道觀中的經過藝術加工的‘太上老君’像,而是一尊原原本本的老子像,而且坐像上有很濃鬱的香火氣息,可以看出這尊坐像曾經長期被供奉在某一處道觀之中。
這尊坐像確實有驅邪護宅的功效,李博把它尋來一定廢了不少的功夫,在切合林家前一段時間的事情,送禮送的這麼有深意,可以看出在,這位李家大少並不隻是一個紈絝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