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華夏九鼎
第一章 火車上的燕子
驪山是秦嶺山脈的一個支脈,海拔一千三百零二米,是燕山晚期上升形成的突兀在渭河裂陷帶內的一個孤立的地壘式斷塊山。
驪山是華清宮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山上文物勝跡眾多、自然景觀秀麗,遍布著烽火台、老母殿、老君殿、晚照亭、兵諫亭、上善湖、七夕橋、尚德苑、遇仙橋、三元洞等眾多著名景點。 周、秦、漢、唐以來,這裏一直作為皇家園林地,離宮別墅眾多。上古時期,女媧在這裏“煉石補天”;西周末年,周幽王在此上演了“烽火戲諸侯”的曆史典故;秦始皇將他的陵寢建在驪山腳下,留下了聞名世界的秦兵馬俑軍陣;盛唐時,唐玄宗與楊貴妃在此演繹了一場淒美的愛情故事
驪山秀麗的風景和誘人的溫泉吸引了後代的王宮貴族。周代、秦代和漢代,這裏都建立了離宮。到了唐代,皇室大興土木,先建湯泉宮,後建溫泉宮。唐天寶六年(西元七四七年),唐明皇令匠人擴建離官;從此改名華清宮。華清宮本身成為一座宮城,鐐牆依山勢曲折而築,東西南北分別有開陽門、望京門、昭陽門、津陽門。樓、台、亭、閻散布於山腰,一片豪華景象。山上建有飛霜殿,專為唐明皇寢殿。九龍湯,是唐明皇的浴池。為楊貴妃建有芙蓉湯。史載:“湯池凡一十八所,第一是禦湯,周環數丈,悉砌以百石,瑩徹如玉,麵階隱起魚龍花鳥之狀,四麵石坐階級而下,中有雙石白蓮,泉眼自甕石口中湧出,噴注白石蓮之”芙蓉湯原址今已開掘,蓮花石至今猶存。唐代詩人白居易在《長恨歌》中是這樣描寫貴妃沐浴的:“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清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明代畫家的《貴妃出浴圖》同樣描畫了貴妃出浴的嬌態。”
驪山山腰有老君殿,係唐華清宮朝元閣遺址。唐玄宗信奉道教,朝元閣是他孝敬老子的地方,殿內原有老子石刻像,傳係唐代著名雕刻家元伽兒所作,頗具藝術價值,現存陝西博物館。老君殿東側有唐代長生殿遺址。唐玄宗和楊貴妃之“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就發生在這裏。自老君殿向北轉,是著名的驪山晚照。由此向西南變成台階狀緩坡,每當夕陽西下,整個山坡金碧輝煌,籠罩在金光之下,顯得格外妖嬈。尤其深秋時節更是滿山紅葉,觸景生情,一派寧靜平和的景象。
唐代鼎盛時期的華清宮在“安史之亂”後規模大為縮小。今天的華清池是在清代建築的基礎之上經過多次修繕、擴建以及發掘複員唐代遺址後形成的。它隻相當於唐華清宮的核心部分,占地麵積八萬五千五百六十平方米,分為東區、西區和中區。驪山加強了植樹造林的工作,原有的遺址也得到保護。山下建有華清池公園,溫泉療養院,山上有纜車連接老母殿和烽火台,山中景色可盡收眼底。
驪山景區每天都要接待很多遊客,從早上八點到下午五點,景區的人絡繹不絕。
西元二零一三年三月二十日,這天雖然不是什麼假期,不過卻是周末,已經是下午四點了,距離景區關閉還有一個小時,景區中仍然是人來人往,絡繹不絕。
在景區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裏,空氣一陣扭曲,就好像大漠中呃海市蜃樓一般。隨著空氣的扭曲,四道人影突兀的出現在了那個角落。
剛一出現,嶽棟就警惕的四下看了看,發現四周無人之後才鬆了口氣。為了防止嶽棟等人在墓外和其他修行勢力留守的人碰麵發生衝突,嬴政利用地宮中的法陣直接將嶽棟四人傳送了出來。雖然嬴政說明了法陣是通往驪山的前山,但是沒有想到竟然直接傳送到景區裏麵了。還好是個無人的偏僻角落,否則這出大變活人肯定引起不小的麻煩。
通過乾坤山河陣和金錢課的配合,郭嘉算出了華夏九鼎中有四鼎不在其位。並且通過先天數術的推演,推算出了其中雍州鼎的大致位置。
九鼎是鎮壓華夏國運的靈寶,雖然九鼎是後天鑄造的,但是在品質上九鼎不遜色於先天靈寶。金錢課雖然神異非凡,但郭嘉隻有五品巔峰的修為境界,即使有嬴政等人的支持,有乾坤山河陣的配合,郭嘉也隻推算出了一個鼎的位置就吐血昏厥了。想要再次推算至少要等一個月之後。所以嬴政就先將嶽棟四人送了出來,讓他們去尋找雍州鼎,曹操和特異組的一行人則被嬴政以山河陣需要看護和維持為由留在了地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