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少林 全真 退場(2 / 2)

修行者遇到困難或者強敵時不能退縮,否則會影響到道心,使得修行不穩,易生心魔。但是修行者也不是傻子,修行本來就是逆天的舉動,需要處處小心謹慎,麵對蒙恬這樣根本就戰勝不了的強敵,玄善還是識時務的選擇了退讓。

這時, “轟——”的一聲巨響從東南方向傳來,正在退回迷宮中的玄善看了一眼東南,心中更加肯定了自己選擇退讓的決定是正確的,始皇陵墓中守陵的不止蒙恬一人。

東南方向,全真教的天罡北鬥陣被李信一拳轟的七零八落,七個全真教的修士口中噴著鮮血撞在了石壁上,這還是李信手下留情的結果,七人隻是重傷。

千塵臉色難看的從懷中掏出了那柄金色小劍。剛才他和李信過招,六品巔峰境界的千塵隻接了李信五招,手中極品法寶級別的長劍就李信的青銅劍劈碎了。眼看李信還要乘勝追擊,後麵的天罡北鬥陣使出防禦力最強的‘北鬥望月’擋了一下,結果就變成那樣。

“去。”千塵厲喝一聲,祭出了金色飛劍,以他六品的境界一天之中連續兩次驅動這件中品後天靈寶讓他的法力有些透支。

“喝——”李信看著迎麵飛來的金色飛劍,一聲暴喝,身形暴漲十數米,一劍迎了上去。

青銅劍和金色飛劍相交,綻放出耀眼的金光和震耳欲聾的響聲,這響聲就是剛才玄善聽到的那一聲。

碰撞之後,金色飛劍倒飛回了千塵手中,李信變回常人大小,呼吸平緩,連臉色都沒有變。

“速速退去,免爾等一死。”李信手中的劍指著千塵,聲音冷酷的道。

在少林寺和全真教的人不敵守陵秦將,相繼退場的時候,西北方向和正北方向的修行者也和守陵秦將交上了手。

西北方向的天師道一行人麵對的自然是王翦,正北方向終南鬼國一行人麵對的則是司馬錯。

司馬錯,秦國少梁人,史學家司馬遷八世祖,戰國時期秦國著名將領,曆仕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

司馬錯就學於縱橫家。曾跟張儀有過爭論,主張得蜀即得楚。

秦惠文王九年(西元前三一六年),巴國和蜀國互相攻打,都來向秦國告急求救。秦惠文王想出兵攻打蜀國,但顧慮道路險峻難行,並恐怕韓國可能會前來侵犯,所以猶豫不決。

司馬錯與張儀在秦惠文王麵前爭論不休,張儀主張應先攻打韓國,司馬錯力排張儀之議,認為攻打韓國將導致諸侯聯合對抗秦國,攻打蜀國則既可得其人力、物力以充實軍備,還可占據有利地勢順水而下攻打楚國。秦惠文王采納司馬錯的建議,決定出兵攻打蜀國。同年秋天,司馬錯與張儀、都尉墨等率軍從石牛道出兵攻打蜀國,與蜀國軍隊在葭萌交戰,蜀王兵敗逃到武陰。同年十月,秦軍滅亡蜀國,將蜀王貶號為蜀侯,而任命陳莊出任蜀國相國。秦國吞並蜀國以後,更加富庶和強盛而輕視周圍各國。

秦惠文王十四年(西元前三一一年),蜀相陳莊殺死蜀侯,歸降楚國。秦武王元年(西元前三一零年),因陳莊背叛秦國,司馬錯受命協助平定蜀地之亂,甘茂誅殺陳莊。

秦昭襄王六年(西元前三零一年),蜀地郡守、蜀侯公子煇(秦公子,名煇,受封蜀侯,蜀地地方長官)在蜀地作亂,反叛秦國,司馬錯奉命討伐叛軍。司馬錯誅殺公子煇以及郎中令等二十七人,蜀地之亂平定。

秦昭襄王十二年(西元前二九五年),司馬錯當時擔任國尉,率領軍隊攻打魏國的襄城。

秦昭襄王十六年(西元前二九一年),司馬錯擔任左更,受命率軍攻打魏國,奪取魏國的軹地;攻打韓國,奪取韓國的鄧地。

秦昭襄王十八年(西元前二八九年),司馬錯擔任客卿,與大良造白起率軍攻打魏國的垣城和河雍二城,秦軍拆斷橋梁奪取二城。之後,秦軍抵達軹地,奪取魏國大小城池六十一座。

秦昭襄王二十一年(西元前二八六年),司馬錯率軍攻打魏國的河內,秦軍打敗魏軍,魏國獻出安邑給秦國以求和,秦國將城內百姓驅趕回魏國。

秦昭襄王二十七年(西元前二八零年),司馬錯奉命調動隴西軍隊,從蜀地進攻楚國的黔中郡,秦軍擊敗楚軍,奪取楚國黔中郡,迫使楚國割讓出漢水以北和上庸之地給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