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守陵秦將(2 / 2)

西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帝二十六年),蒙恬被封為將軍,攻打齊國,因破齊有功被拜為內史 (秦朝京城的最高行政長官), 其弟蒙毅也位至上卿。蒙氏兄弟深得秦始皇的尊寵,蒙恬擔任外事,蒙毅常為內謀,當時號稱“忠信”。其他諸將都不敢與他們爭寵。

、 秦國兼並天下後,蒙恬奉命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收複河南地 (今內蒙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帶),自榆中(今內蒙伊金霍洛旗以北)至陰山,設三十四縣。又渡過黃河,占據陽山,遷徙人民充實邊縣。其後修築西起隴西的臨洮(今岷縣),東至遼東(今遼寧境內)的萬裏長城,把原燕、趙、秦長城連為一體。長城利用地形,藉著天險,設置要塞,有力的遏製了匈奴的南進。後受遣為秦始皇巡遊天下開直道,從九原郡(今內蒙包頭市西南)直達甘泉宮,截斷山脈,填塞深穀,全長一千八百裏,可惜沒有修竣完工。蒙恬駐守上郡十多年,威震匈奴,被譽為“中華第一勇士”。

在秦時名將蒙恬出現,攔截住少林一行人的時候,從東南通道中出來的全真教千塵一行人同樣被一個身穿秦時盔甲的人攔住了去路。

“無量天尊,貧道全真教千塵,不知將軍高姓大名。”千塵打了個稽首問道。

“吾乃大秦將軍李信,始皇地宮不得進入,速速退去,饒爾等不死”

李信,字有成,槐裏人,戰國末期秦國著名將領。李信在滅燕國之戰中立有大功。後領兵二十萬攻打楚國,先是一路凱歌,後被楚將項燕大敗。

李信年輕時強壯勇敢,是秦國少壯派中較為的顯赫人物,同時也是秦王政十分信任的年輕將領之一。

秦王政十九年(西元前二二八年),秦國俘虜韓王安、滅亡韓國後,秦王政派王翦率領數十萬大軍逼近漳水、鄴城,李信則出兵太原、雲中,與王翦軍隊共同包圍趙軍,並一舉攻破趙國。

秦王政二十年(西元前二二七年),燕國太子燕太子丹派刺客荊軻到鹹陽,以獻督亢地圖和樊於期首級為名,準備行刺秦王政。結果荊軻行刺失敗,被秦王政所殺。秦王政得知是燕國派人行刺他,因此大怒,於是派王翦等攻打燕國。

秦王政二十一年(西元前二二六年),李信率領先遣部隊最先抵達易水河畔,以輕裝騎兵突進大敗燕太子丹,迫使燕太子丹逃入燕都薊城堅守。不久,王翦率領大軍抵達並攻克薊城,燕王喜和燕太子丹退保遼東,李信率軍緊追不舍。代王趙嘉致信給燕王喜說:“秦軍之所以追得這麼緊,是想得到太子丹。如果大王能殺太子丹獻給秦王,燕國就能保住。”燕太子丹逃到衍水(今遼寧太子河),當時李信帶著數千士兵追擊燕太子丹到衍水。此時燕王喜派人斬殺燕太子丹,並將其首級獻給秦國,但李信與王賁卻沒有停止進攻,此役之後李信深得秦王政信任。至秦王政二十五年(前二二二年),秦軍俘虜燕王喜,燕國滅亡。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二二一年),李信與王翦之子王賁率軍從燕國向南進攻齊國,突然攻入都城臨淄,齊國國民中沒有敢於抵抗的。

從西北方向的通道中走出來的龍虎山天師道一行人也被秦朝大將王翦攔了下來。

王翦,戰國時期秦國名將,關中頻陽東鄉人,秦代傑出的軍事家,主要戰績有破趙國都城邯鄲,消滅燕、趙;以秦國絕大部分兵力消滅楚國。與其子王賁一並成為秦始皇兼滅六國的最大功臣。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使其與白起、李牧、廉頗並列為戰國四大名將。

與此同時,從正北方向的通道中走出來的終南鬼國一行人,從正南方向的通道中走出來的姬家和趙家的一行人,從正西方向的通道中走出來的李家和劉家的一行人,從東北方向的通道中走出來的西南妖盟的一行人以及從西南方向的通道中走出來的曹操一行人都被一名秦時的將領攔住了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