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黃家、常家不同。舒家來的人很多,由一個七十多歲四品初期的老太太帶領,足足來了二十個人。白家則是白二奶奶親自帶領,不過來的人卻是最少的,隻有五個人,白家的勢力確實是小了一些。
除去這些人以外,還有幾個應胡家邀請來相助的散修。比如四品中期的三絕道人,一個道門的散修,號稱書、棋、劍天下三絕。還有四品中期的長白和尚,一個佛門的散修,在長白山上的一個小破廟裏修行。這些都是胡家的人脈,陸陸續續的來了八、九個最低也是四品初期的散修,佛、道、武、旁門修行者都有。
胡三太爺看到人來的差不多了,就招呼著開宴。
“各位前輩,各位道友,”胡三太爺道,“這本來是我們胡家自己的事情,但是我們胡家確實是力有不足,無法對付那個即將破封而出的千年屍王,各位道友不懼危險來相助,我胡家感激涕零,胡三在此謝過各位道友了。”
“胡三太爺客氣了,這是我們華夏修行界共同的事情。”
“對,不除去那屍王,我們也不能安穩嗎。”
正在說話間,突然胡家的弟子從外麵領進來一個看上去五十歲上下瘦小枯幹的人,這人雖然身形瘦小,但是渾身氣血旺盛,赫然是一位四品罡氣鏡的煉體武修。
“不知道,這位道友是?”胡三太爺問道,他並不認識這人,不是胡家邀請的人,而且這人獨自前來,應該也不是在座的那位邀請來的。
“在下李臣同,聽聞有一千年屍王出世,特來相助。”那人抱拳道。
李臣同?胡三太爺和在座的人想了半天都沒有想起來修行界裏還有這麼一個高手。
獅王仔細看了看來人,又看了看他身後背著的圓柱形包袱,忽然站起來道,“你可是李同臣?”卻是把來人的名字掉了個個問道。
來人一笑,“沒想到王老前輩還記得我。”
聽到來人承認,獅王哈哈大笑,來到他身邊,拍著他的肩膀道,“我就知道,你這麼有天賦的人怎麼會死呢。”
將來人的名字倒過來,在座的隻要是年歲在百歲之上的人都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原來是他啊。
來人正是清末的一代武修大家,李書文!
李書文,字同臣,河北滄州鹽山縣王南良村人。一生為人光明磊落,疾惡如仇。他以登峰造極的精技純功,鎮邪惡,禦外侮,以武揚威,譽滿海內外。更因其槍法、拳術天下無雙而得“剛拳無二打、神槍李書文”之美譽。
李書文幼時首拜八極四世傳人張景星為師,習練八極拳三年。後拜在師伯黃士海門下習練大槍六載。黃士海,是李大忠、張克明親傳弟子,曾以卓越武功受清朝六品頂戴。李書文在師門習武期間,由於天資聰敏,力大驚人,又肯勤學苦練,倍受李大忠、張克明二位師祖厚愛。李大忠、張克明、黃士海、張景星師徒四人都是以大槍馳名遐邇、名標方誌的武林精英,而且都是同一村人。
李書文習武在名人輩出的“神槍窩”裏,如魚得水,習拳練槍到了癡狂的境界。李書文的家離師門相距約7.5公裏,他每天晚上在師門練習一個時辰。每次往返的路上,他不像別人一樣正常趕路,而是一步一拳,一步一掌,一步一肘練著走。練槍時,他一邊走一邊擰著大槍欄、拿、紮。
後來他修習武林絕學《易筋經》、《鍛骨經》和《洗髓經》,以超常的毅力,獲得了超常的勁力。幾年後,他的功夫突飛猛進。在家附近捋樁靠樁,碗口粗的棗樹、槐樹多被他練拳腳震死,成為他的練功樁;練習打沙袋,從50公斤到300公斤的沙袋,他掌擊、肘頂、肩撞、背靠,不知打爛了多少條;習練大槍,“抽撤”、“纏拿”之槍力把大門框劃爛,將門前屋後的棗樹全部劃死。為練好“摧槍問準”,他對準粗樹練,對準細樹練,對準插好的高粱稈練。
晝紮銅錢眼,夜紮香火頭。在他家附近棗樹林中,他大槍紮棗,一槍一棗,百槍百棗。後來對著鏡子練,達到觸而不傷之境界。無論嚴寒酷暑,從不間斷。經過十二年勤學若練,李書文集師祖李大中、張克明,師父黃士海、張景星四人拳技、槍藝之大成,形成了自己的技擊風格。隻要大槍一抖,槍頭閃電般劃出直徑一米多的圓圈,其勢恰似長江之水,磅礴千裏;紮槍時,恰似流星趕月,鬼恐神驚。速度快,力道猛,且精準度極高,達到出神入化、登峰造極之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