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元神修成是真仙,不知歲月不知年。
無意引來因果數,滄雲一怒寒九天。
上回說到:滄雲明悟自身,修補天地,得玄黃功德。後獲靈寶,得功法,遂在其造就之洞天內修行。此番修行,為凝練元神,打磨肉體,不覺已是三百載。
忽一日,滄雲於入定中醒來。但覺精力充沛,渾身舒坦。內視丹田,卻見其上,有一高約三尺,光華萬丈的小人盤坐其中,此即為滄雲之元神。因注入功德淬煉,已是功德金身,其中妙處,自不言而喻。
經三百年修行,滄雲神體雙修,其元神凝結,已入真仙之境。而又有大地陰濁之氣打磨,其肉身亦是更上一層,為天級小巫之境。
首次修行初見成效,滄雲自是欣喜,也耐不住寂寞,便想遊曆洪荒。一則增長見識,尋訪機緣,二則看是否還有戰亂硝煙之地,也好回饋乾坤。
畢竟是盤古血脈,加之心性純良,雖是穿越而來,然記憶相融,混為一體,自是不分彼此。故而滄雲毫無外來感,很快就融入巫族這個角色之中。於是架土遁,往不周山方向去了。
不周山位於洪荒之中,為盤古之脊椎所化,其大不知有幾億裏,其高與天相接。是以無論在洪荒何處,皆可見此天柱。且說滄雲往不周去,蓋因巫族散居於不周之腳,滄雲所屬部落亦在其中。且如今巫妖之戰,多是在不周附近,滄雲一心想修補天地,自然往戰亂多處去。
正行時,滄雲忽覺功德有損,不由大伢,遂感應天機——巫族不修元神,不識天數,但其肉身強橫,也可以其體感應與自身氣運因果相連之事。-----------------------------不多時,滄雲查明因果,心下微怒。原來滄雲修太陰心經,不曾掩飾,其修行之靈力擴散,在自身造化之力下,成瑞靄漫天之象。旁有修行者,不識造化,誤以為靈寶出世,遂欲搶寶。然修行者眾,遂拉幫結派的,聚眾奪寶的,甚至有無寶貝尚不知,便彼此爭鬥起來。這番打鬥,不知毀去多少山脈地理,滅絕多少生靈。所謂有因必有果,結果因有因。眾修士爭鬥,因以為此處有寶,而誤以為有寶,原為滄雲初修元神,不知掩飾。
是以每戰死一人,滄雲便有一分業力,每損毀一處山脈,亦需背負一分業力。業力加身,與功德相抵,方覺功德有損。滄雲又仔細感應,算出這些聚眾修士,修為高的不過玄仙之境,如今滄雲有靈寶在手,又修得元神,自是不懼。
滄雲駕土遁疾行,瞬息而至。方回到修行之所,見此處靈脈盡毀,生機盡絕。又見數十修士爭鬥一團,心下不覺悲痛,當即怒喝道:“爾等且住!”這一聲,內含太陰元力,隻喝得眾修士顫顫驚驚,直打哆嗦。見此效果,滄雲繼續罵道:“爾等好生貪婪!萬物蒼生皆由乾坤造化,爾等不思回報天地,隻知爭強鬥狠,逆天而為!今為莫須有之物,竟生死相搏,毀壞乾坤,爾等將天地眾生置於何地,敢下此絕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