茁壯嶺南

卷首語

作者:白庚勝(納西族)

祖國的廣西,桂林山水甲天下,說不盡的漓江秀,看不夠的陽朔美。

八桂大地上,漢、壯、瑤、苗、侗、仫佬、仡佬、毛南、京等各兄弟民族,從久遠的洪古起便生息於斯、耕耘於斯、創造於斯。從物質到精神、從文化到藝術,一切都精彩無比,一應均燦爛輝煌,更兼文學“風景這邊獨好”。

他們開山盤田,首創稻作農耕;他們培樹植木,初成茶葉文化;他們天工開物,發銅鼓之宏響;他們縈海循江,作龍舟競渡。於是,花山岩畫銘刻下歲月滄桑,七彩壯錦編織滿恩怨情仇;風雨橋流溢生產生活的煙火,紅七軍再造理想信仰的砥柱。於是,“盤古歌”、“布洛陀”開啟文脈,“三月三”歌墟、“劉三姐”歌仙天降傳奇,《大宅頌》、《智城碑》興隆文運,區革、三覃遂成高峰,《瓶山全集》直追唐宋文章,《平瀾詩集》直比李杜詩篇。

春雷陣陣換人間,解放、改革文苑新,文學桂軍新征程,數千萬生民盡舜堯。他們盡情放飛激情與靈感、掙斷精神枷索,他們“傷痕”累累、“尋根”曆曆,他們駕馭過“魔幻”、曾直指“荒誕”,他們趕漂“意識流”、穿行“後現代”,他們叩問“環境生態”、守望“精神家園”,他們化“數字”技術為神奇、籍“網絡”形式以通靈。不變的是對真善美的堅守,對文學的忠誠,對現代文脈的接續,對民族精神的傳承。春光明媚中,《玫瑰花的故事》朵朵綻放;春風習習裏,《美麗的南方》嫵媚動人。

喜看今朝嶺之南,各民族文學又突圍:從題材到體裁,從內容到形式,從意識到技法,全方位創新結碩果。黃佩華、凡一平、鬼子、李約熱、馮藝、嚴風華、黃土路等壯族、仫佬族作家一馬當先,光盤、潘紅日等瑤族才俊茁壯成長,楊仕芳、梁露文等侗族、毛南族寫手嶄露頭角,紀塵、陶麗群等瑤族、壯族文學女將不讓須眉。他們誌趣堅定,堅守著本土的精神,又融全球性、現代性、傳統性於一爐;他們潛行於曆史深處,又光照著生命的靈性與民族的暗語。秉承著習近平總書記的教導,先覺、先知、先行是他們的追求,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是他們的目標,精深的思想、精湛的藝術、精良的製作是他們的向往,為民族而書寫又擁抱世界、為故鄉而歌唱又與祖國共同著命運是他們的境界,深入生活、紮根人民、反映時代、以人民為創作導向是他們的情懷。

這樣的情懷、這樣的境界、這樣的追求讓我堅信:嶺南作家更加茁壯,廣西文學必大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