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議如何做好水利工程基礎灌漿施工技術(1 / 1)

淺議如何做好水利工程基礎灌漿施工技術

林業水利

作者:杜宇

一、基礎灌漿施工技術在水利工程中的應用

1、灌漿施工技術在岩溶地段施工的應用

岩溶發育地段的灌漿一般多憑經驗或參考同類工程的實踐和灌漿試驗成果進行。岩溶地段灌漿根據有無充填物采用不同的方法處理。但是有填充物施工更加困難一些。

麵對有填充物的岩溶地段,應該以岩溶的深淺及大小來確定不施工技術。

(1)采用高壓灌漿進行岩溶地段的施工。處理岩溶的時候通常運用不衝洗高壓水泥灌漿,也就是為了達到使填充物擠壓密實的目的,采用比較的高灌漿壓力進行處理,借此提高其穩定性與抗滲性。除此之外,高壓灌漿還具有劈裂作用,能夠讓水泥以條帶狀向土體中穿插,並形成網格狀的包裹,大大提高了壩體的穩定性。(2)基礎灌漿施工技術在淺層含泥岩溶中的運用。淺層含泥岩溶主要表現為大規模的岩溶露出在周周或者埋藏較淺,這時候首先要把填充物挖出,而後將水泥進行回填,最後進行灌漿的處理。(3)基礎灌漿施工技術在深層岩溶中的運用。如果岩溶埋藏超過50m,那麼就屬於深層岩溶。對於深層岩溶來說,假如運用旋噴法或者花管法等類似的輔助措置都有困難的時候,我們可以采用灌漿技術在岩溶周圍進行灌漿,讓岩溶的填充物在水泥的作用之下逐步受到擠壓並最終固化,最後在岩溶的溶洞位置按照逐序加密的原則進行鑽孔灌漿作業。(4)采用高壓旋噴灌漿進行岩溶地段的施工。高壓旋噴灌漿主要是利用鑽機把帶有特殊噴嘴的灌漿管鑽進至土層的預定位置後,用高壓脈衝泵將水泥漿液通過鑽杆下端的噴射裝置,向四周以高速噴入土體,借助流體的衝擊力切削土層,使噴流射程內土體遭受破壞,與此同時鑽杆一麵以一定的速度旋轉,一麵低速徐徐提升,使土體與水泥漿充分攪拌混合,膠結硬化後即在地基中形成直徑比較均勻、具有一定強度的圓柱體(稱為旋噴樁),從而使地基得到加固。

2、水利工程中的大吸漿量情況的灌注方法

通常來說,在水利工程中的岩縫灌漿一般會在1-3h內結束,單位耗灰量也會小於或者等於120-220kg/m。這時候,隻要按照正常的施工工序就可以。然而對於有時候會出現的岩縫大吸漿量導致灌漿難以結束的情況,需要采取相關措施來解決。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就是特殊的地層結構條件會導致水泥漿從附近的地表溢出或者沿著某一個固定的通道逐漸流失。

對於這種情況應該遵守以下幾個施工原則:

(1)采用多次灌漿的處理方法。多次灌漿也就是間歇性灌漿,即一定灌漿數量或者灌漿時間為標準,達到這個標準的時候便要中斷灌漿,在等待一定的時間後繼續灌漿。至於具體的灌漿間隔時間可以根據工程的要求、灌漿目的以及地質情況等視情況不同而設定,但是通常不要超過2-8h。這種特殊情況的灌漿,結束時不一定要達到設計壓力;若無法在設計壓力下結束灌漿,可低壓結束灌漿,待凝一段時間後掃孔、複灌,複灌時爭取在設計壓力下結束灌漿。(2)采用降壓處理方法。采用降低壓力甚至是自流的方式來進行灌漿處理,等待漿體凝固並且不能流動之後在逐步恢複灌漿壓力,按照正常工序進行處理。(3)采用限流措施。限製注入率不大於10-15L/min,以減小漿液在裂隙裏的流動速度,促使漿液盡快沉積。待注入率明顯減小後,將壓力升高,使注入率基本保持在10-15L/min的水平,直至達到灌漿結束標準後結束灌漿。

二、灌漿施工技術在嚴重漏水的情況下的運用

1、采用充填級配料進行處理。通俗來說,就是用比較粘稠的水泥衝灌礫石與粗砂,在礫石的衝灌過程中要注意礫石的使用直徑應該是從小到大的。假如在此之後仍然沒有很好地的收效,則可以用比較粘稠的水泥衝灌級配料。這時候的級配料應該包括:砂石、礫石以及土等具有粗細不均顆粒的混合料,可以形成自然的反過濾層。級配料灌入的數量應當靈活掌握,既可以是200kg,也可以1000kg。充填粒料的目的,主要是希望用某一級礫石在窄縫處形成“架橋”,迅速將縫隙在中途堵住,以便於形成反濾層,最後將通道堵死。

2、采用模袋灌漿的處理方法。模袋是一種強度非常高的紡織品,其材料大多是尼龍、聚丙烯或者聚酯等,因而也具有非常好的耐磨性能。采用模袋灌漿,漿中的水分會在漿的壓力之下滲出,而漿中的沙石等顆粒卻會留在模袋中。這樣水泥的水灰比降低了,凝固時間縮短了,固結強度增強了。

除此之外,受到模袋的束縛,水泥在水下不具有流散特性,不會被流水衝走;模袋的“變形能力”可以使其適應多種的形狀的溶洞,有利於溶洞的堵塞。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延壽縣關門山水庫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