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養生健身上,注重意念的修煉也是有好處的。人體得病,有心理上的因素。心情鬱悶,排解不開;或心情煩躁,怒氣衝天……等等,都是意念的問題。心理因素對身體健康的影響很大,解決了心理問題,也就有助於生理疾病的治療。所以,太極拳的練習,強調精神放鬆,心神安靜,體鬆神舒,這當然有益於健康。
意,實際就是思想意識,它是生命的原動力,指揮內氣的運行和動作的運動。外形動作、內氣運行,都受意念的指揮。意念上化不開、解不開,那麼,你在動作上也就頂抗僵滯,內氣也就會鬱結,在推手時會受製,於健康也不利。意念也是一種能量流,我們在打坐、站樁時,由於肢體、精神上的放鬆,體內能產生麻、熱、脹的感覺,有內氣的流動感,這其實就是意念的能量體現。沒有意念的作用,你的肢體動作就不可能得到整合,練習太極拳就不能做到內三合和外三合。我們做其他的事情也是如此,比如打仗,要現有作戰計劃,這就是意念;然後根據作戰計劃去實施,這就是意念支配下的動作運動。意念不對,或者沒有準備,你是很難打勝仗的。世上的事物如此,拳道也是如此。
太極拳最重視的是意念,所以被稱作“意識體操”。醫家講:“病由心生。”道家講:“念由心生。”講的就是意念、心理因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拳諺說:“全憑心意用工夫。”講的就是練太極拳要多在心意上下工夫,練的是意念。太極拳是哲理拳、文化拳,實際上它是意念拳——這些哲理、文化都是意念的東西。練習太極拳,在內不在外,指的就是意的修煉。如果隻是練外,沒有內裏意念的修煉,就不是太極拳。意念上想得高遠深,動作上就能做到高遠深。意念上沒有那麼深遠,你就達不到那個境界。
意念的修煉,主要的是要運用正確的意念,符合太極陰陽哲理。如果意念不對,拳也不對,也就達不到練習太極拳的效果和目的。為人處世也是如此,沒有正確的世界觀,不會為人處世,你在世上就會處處碰壁。太極拳是減法,不是練習你的力量增加,而是練習你的拙力減小,最後把你的拙力都去掉,太極拳的內勁就產生了。這全是在意識的指導下練習才能實現。等你的身體練得跟水一樣,能夠隨方就圓,處處成型,你的太極拳也就練成了。所以,太極拳在苦練的同時,要伴隨著意念的修煉,在基礎打好後,主要練習的是意念。最後,人就會像水和空氣一樣,你和他搭手,遇不到絲毫的抵抗,不受力,但是又能處處隨著你,粘黏連隨不丟頂。所謂粘黏連隨,就是意念。肢體上的粘黏連隨,是意念的表現。在你隨不上的時候,要做到勁斷意不斷——這時就是意念上的粘黏連隨。因此,太極拳論講:在意則靈,在氣則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