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以後,孫清揚都記得永樂八年的初夏,她年方八歲初進皇宮的一幕幕。
盤旋曲折、錯落重疊的宮殿逶迤不絕,殿裏碧瓦金磚,虹梁繡柱,牆壁匾額上麵畫著飛鳥走獸,顏色絢麗。坐在內院代步的青帷小轎裏向外望去,孫清揚隻覺桂戶雕梁,蘭室椒房俱是重重錦繡,曉景麗雲。
此一去,龍樓鳳閣九重城,爹娘難再見了。
孫清揚心中雖然惆悵,麵上卻不敢流露出分毫,這裏不比家中,處處都要如履薄冰,稍有差池,就是生關死劫。
同車的彭城伯夫人見孫清揚年紀雖小,一路上卻神色自若,像是這瓊樓閣宇,都似來熟了一般,心中暗喜。
當初彭城伯夫人因為孫清揚幼有美名,又是自己的家鄉人,私下裏就起了為皇長孫朱瞻基留用之意,可等到收拾妥當在將這小女孩帶回應天的途中,她又不免生出悔意。
畢竟是皇長孫的親事,別說她這個外祖母,就是他的親生父母——太子、太子妃也做不了主。她的這個決定,是好是壞,還真是難以預料。
一路上的悔意,倒被眼前這個女孩子進入京城後坦然的神色消除了大半,彭城伯夫人不由得露出笑意。
完全沒有察覺出彭城伯夫人心事的孫清揚,隻是按母親所教,把彭城伯夫人當老人家,多笑多順從。畢竟,遠離父母,彭城伯夫人的喜歡,就是她如今的依靠。
這會兒看見彭城伯夫人側頭看自己,孫清揚抬起頭粲然一笑,燦爛的笑容如同暖陽,一派童真,叫人心生愛憐。
這女孩子,仿佛沒有憂愁,同行這一路雖然不多話,卻眉宇舒展,即使偶然露出思親之情,但凡有人看她,她就總是笑著,令看著她的人心裏也歡喜起來。
眉目如畫又聰慧可人,這樣的女孩子,如同裝在匣中的明珠,黑夜都遮擋不住她的光芒,自己不過是順勢而為,即使不能養在東宮,和孫女做伴也是好的。
念及此,彭城伯夫人把握在手中的小手捏了一捏,溫和地問:“前些個教你的那些,可都記住了?”
“都記住了,夫人放心,清揚定不會辜負夫人好意。”
聽到這樣自信滿滿的回答,彭城伯夫人更覺心安。
彭城伯夫人當然不知道,孫清揚離家前,母親董氏特意告誡過她,出門不比家中可以任性,此去應天,要謹言慎行不說,萬不可做愁眉苦臉狀叫人生厭。她本來就是生性聰慧之人,自然明白母親的擔憂,知道家中父母兄弟的安危、榮華,從此都與自己休戚相關。
再不喜歡,也別抱怨。
想起母親的這句叮嚀,孫清揚越發走得從容,半點忐忑也未露出來。
不過是個八歲的小人兒,身板挺得直直的,麵帶微笑,倒有了世家小姐們的幾分做派。
彭城伯夫人見此,暗暗點頭,這孫家給女孩子請的教養嬤嬤,倒是下了苦功調教了。
進到長樂殿中,在丹墀下站定,孫清揚更是眼觀鼻,鼻觀心,跟在彭城伯夫人身後兩步,有樣學樣地端然行禮。
給皇上行禮,自然是三拜九叩,一邊早有機敏的宮女拿了錦墊在她們還沒跪下時,就放在了膝頭,待她們磕完頭,又有宮女上前將兩人攙起。
宮女們做事時全都是斂聲屏氣。
殿中坐著、站著的數十人俱是悄無聲息。
在這裏,行差踏錯一步,怕是就會萬劫不複。
孫清揚年紀雖小,卻聽教養嬤嬤講了不少宮中的規矩,如今親臨其境,看得心驚,更是打起了十二分精神應對。
“臣女(臣妾)參見皇上,參見諸位娘娘,皇上萬歲萬萬歲,娘娘千歲千千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