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胡雪兒東海施藥(2 / 2)

不大會兒,甘草家的門前就聚集了一群人,嘰嘰喳喳,竊竊私語。紛紛要一睹這位神醫老奶奶。

胡雪兒顫巍巍地從屋裏出來,掃一眼人群,講道。

“父老鄉親們,我是一走道的,祖上習醫,今日路過這裏,聽說莊上瘟疫流行。這不剛剛治好了甘草的毛病。請您們相信我,我這就去後山采藥,待會兒,大夥一起幫忙,把藥熬好各家分回去,連喝三天,有病治病,無病防病。好不好?”

眾鄉鄰一聽,反正是不早死就晚死,沒有大活路,不如信她一回試試。趁神醫老奶奶去後山,大夥找鍋的找鍋,支灶的支灶,撿柴的撿柴,紛紛忙活起來。

胡雪兒從後山采來甘草,土茯苓,銀花,板藍根。走到村邊水塘又采了一包野萍菱角,不多不少共七味。

眾人架起火來,興高采烈。尋思終於有個盼頭,真是天降吉祥兆,出門遇貴人。

胡雪兒看看武火燒過,文火三開,估計火候到了,剛從懷中取出一粒“神農丹”投進去,正待分食,突然空中陰風颯颯,頭頂飄來一塊烏雲。還沒來得及分好藥劑,陰風起處,就降下一通無名大雨,把一鍋好藥給攪和了。

鄉親們好不掃興,胡雪兒隻得吩咐,大家勿惱,明日再來。

胡雪兒抬頭看看漸漸散去的雲頭,心中若有所思。

天,漸漸黑了。胡雪兒打算今夜就宿在甘草家裏,一家人自然求之不得。

睡到半夜子時,正是陰陽交接時分。睡夢之中,胡雪兒忽然道眼一開,看見長江下遊,金陵江麵,一夥兵丁正駕船追捕一對大魚。大魚身體扁扁,一側朝下,顏色淡淡。一側朝上,顏色灰灰。奇怪的是,兩隻大魚一對眼睛,一隻魚眼偏左,一隻魚眼偏右,雌雄兩魚,形影不離。後麵大船緊追不舍,一對大魚左躲右閃,竟是協調一致,如影隨形一般,前後左右,身形不會差錯分毫。胡雪兒心道,難道是傳說中的比目魚?

胡雪兒記得《呂氏春秋》上說,比目魚是愛情忠貞的象征,世人常將它比作,情深意切形影不離的情侶。原來金陵王新得一愛妃,年方二八,長得貌若貂蟬,閉月羞花,惹人遐思;酷似西施,一步三顰,我見猶憐。一笑神魂顛倒,二笑肝腸九轉。吳王從此日日笙歌,夜夜春宵。可惜年邁,梨花對海棠,擔心久後不能偕老,十分煩悶,萬般熬煎。於是國師問計紫荊山道士,不惜千金一擲,隻求能有萬全之策。道士笑道,這有何難?國師豪出千金,於是老道獻上一計。隻要捕的江中比目魚一對,加上七錢合歡皮,九寸盤龍桂,煮肉熬湯,令吳王與愛妃食湯吃肉,可保延年益壽,可令世上男女如膠似漆,恩愛至死,雄死,雌不獨活。

國師得此妙計,回稟吳王。王上大喜,命令兵丁日夜巡江,但有捕得此魚,平民升官,在官加爵。

胡雪兒仔細看時,隻見兵中一員大將,張弓搭箭,對著這對比目魚奮力射去。一箭正中左邊雄魚眼睛,登時鮮血染紅半邊江水,眾將官抬上來一看,壞了,那隻雌魚趁著雄魚,獻血染紅江水的掩護,溜了。

雌性比目魚痛失愛侶,日夜哀號。江邊百姓每每半夜,聽了這雌魚的哭聲,心驚肉跳,驚悚恐怖。吳王氣極,決定拿不來此魚,誓不罷兵。長江上下,戰船如林,撒開天網,日夜追捕。雌魚無奈,順長江而下,躲進東海。日久年深,冤戾之氣無法排解,越聚越深。專門在海底撈食,海難死去的漁民屍骨。冤冤相聚,仇大氣深,供養的這隻雌性比目魚,形體變異,大如星鬥。興風作浪的能耐,與日激增,擺尾能激千丈浪,嗬氣能使一天風。撒起潑來,東海龍王也奈何它不得。

更有瘮人者,因為常年撈食血肉屍骨,隨著道行的加深,嗜血成性。攪的海難頻繁,常常恣情使性,隨隨便便就要興起惡風,挾起狂風暴雨,衝出海麵,一氣能行二百裏陸路。沿海居民深受其苦,父子夫妻生離死別,哀嚎連天。

正待細看,一陣陰風襲來,打得胡雪兒一個激靈,醒了。胡雪兒心道,看來這妖孽已經感應到,我的存在,要不然,怎麼會平白降下一陣陰雨,壞了我的一鍋“百瘴清”神藥?怪不得,九天玄女娘娘封我來做玉女神,原來這妖孽的道行,已經到了深不可測的地步。如今三寶郎一事未了,不能全心全意把精力,投放到治理海難一事,滄海桑田的巨變?使得東海的黎民百姓,民生倒懸,那我胡雪兒的罪過大了!

又是一個不眠夜。

還有大事未完,胡雪兒早早起身,趁著黎明前朦朧的黑暗掩護,她駕起九丈紅雲,飄然安夷山巔,正待仔細勘驗一番,順便采點草藥。

忽然覺得一陣莫名心驚肉跳,胡雪兒伸出纖纖玉指,“玄女翻卦訣”一輪,不禁芳心一沉,嘴裏叫聲大事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