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前世
1(一)白衣書生
在明代的姑蘇城有一個喜歡讀書的公子,白衣翩翩,文采風流。
他經常徹夜讀書,徹夜寫詩作畫,苦讀詩書,苦練文采。
這一夜,天籟俱寂,黑色無瑕,到處是一片冷謐的黑,夜色似墨,夜無暇,隻是黑。
這位公子又在書房裏翻看書頁,依稀聽到不遠處好像有古箏的聲音傳過來,
這位公子聽得這古箏聲很是優雅,就出門尋聲而去,
果然在河邊一個亭子裏,看到一位纖纖長衫的女子,她白衣素顏,姍姍而坐,正在撥弄一盤古箏。
她的素雅箏聲和著夜的萬籟俱寂,有一種無暇的飽美感覺。
書生讚歎箏聲美妙,就和她攀談起來,知道了她也是姑蘇本地的女子,喜歡彈古箏,
今夜夜色正上的時候,她喜歡這夜色,就到亭子裏彈奏了一曲,她還說她也很喜歡看美妙的詩畫。
真是一見如故,後來那位公子就經常來聽她彈古箏,聽著她的古箏清雅的聲音,書生就有了文思,寫出一手風流的詩畫,
這樣的曆練起來,書生的文采也更加精煉起來了。
書生聽著她的美妙的古箏聲音,寫出了一大些如《夜無瑕》《碧玉女子》《青河花神賦》等等的有靈感的詩詞賦。
他們彼此很多相似,彼此也互相喜歡起來。
人們聽著美妙的珠玉之聲,就會產生美妙的心思,就能寫出好文章的,因為世界上美麗的東西都是相通的。
世間高山流水的傳說就是這樣的故事,裏麵說的就是美妙音律和知己的故事,
有人喜歡另一個人彈的音律,另一個人才有存在的價值,互相探討,才能使音律和詩文互相升華。
2(二)十裏桃花
那個春天,蘇州南城桃花盛開,
天空下起煙雨,人人紛紛去南城看桃花,書生就邀那位小姐一起看桃花,
書生看到那大片的粉紅桃花和伊人人麵,興致也來,
寫了一大些詩句,《桃花賦》《伊人賦》
那個春末,當落紅化成為泥,桃花紛紛散落泥地,十裏桃花也落盡,春天就要過去,
那個時候,那女子被父母許配到了北方京城一戶大戶人家,在那個時代,父母之命不可違,不然算做大逆不道。
她明知道自己喜歡他,他也喜歡她。為了父母之命,她還是要走了,
和著春末的落桃花時節,世界上有一種花的淒慘結局的感覺,書生再也聽不到那些優雅的古箏之聲,
隻能寫出《秋風落葉》《紅血楓葉》《珠玉之淒》一類的文章.。
臨走那天,書生去送別那女子,她已泣不成聲,臨上馬車的時候,
她故意從長衫衣角抖落一塊碧色玉配,掉在青青的草上,留給那位公子。
等車馬走後,那公子就走過去撿起那塊玉,看著那玉,白色似雪,上麵還刻著女子的名字,書生看著那碧玉,
一如她的容顏聲色,隻是伊人不複在,
人如美玉,美玉似人,
3(三)西窗燭
自此女子走了以後,書生拿著那塊白玉,淒慘不勝。
天色漸晚,
書生在西窗點開燭火,為那女子提筆寫起了一段桃花雨,寫起了西窗燭火。
他不知道此生什麼時候才能再看伊人,一段燭火裏書生看到了春末桃花的淩落,總會有一種傷感。
繁華春色總歸會湮滅,而不能和那個人一起看,何日才是歸期,何日能再相見。
從此,碧玉公子,知音無覓,苦守西窗,殘雪月華,了此殘生。
第二部(二)今生
時光回到公元2014年,
一夜天籟俱寂,黑色已上,燭火又亮。
有一個喜歡在網絡上寫文字的文學青年,在書房裏,翻看書頁,心卻煩亂,一切都煩亂。
他對著旁邊的明亮的鏡子看著,看著鏡子中的一切,恍惚中仿佛看到自己的前世。
忽然想起,似曾有一碧玉女子,伊人白衣素顏懷抱古箏,翩翩而來。
想到那些前世過往,他也終於知道了什麼是黯然傷神,
心想,再不會有碧玉一樣的溫潤的白色,再不會有碧玉一樣的人兒來看他的文字,
想到這些,眼角已經濕潤。
這一世,伊人也在,伊人在網絡的另一頭,寫的也是碧玉一樣的文字,隻是她沒有意識到這些。
他和她也分開了,又要錯過這一世嗎?
前世,錯過,今生,無期。會有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