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大學?“王浩驚奇的問道
”活到老,學到老。武無止境啊。"老爺子激動地說道
《中庸》中有段話:“至誠之道,可以前知。禍福將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誠如神。”這段話實際上人能達到至誠的境界,就可以前知,所謂前知,事實上就是可以預知事物未來的發展趨勢。善,也就是好的情況,一定能夠預先知道;不善,也就是壞的情況,也一定能夠預先知道。所以說人能達到至誠的境界,就如同神明一樣,可以神而明之,可以先知先覺。我們常講心誠則靈,其根源在此。那麼,什麼是至誠,人能至誠又為什麼可以前知呢?
《中庸》中進一步講到:“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 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讚天地之化育。可以讚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誠在《中庸》中是一個哲學概念,它講的是事物,如人、如天、 如地、如自然界等的本然狀態,是事物的本來樣子。所以說,隻有天下之至誠才能盡萬物之性,能盡萬物之性,自然就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自然就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就可以參讚天地的化育,能參讚天地的化育,就可以與天地互參了,也就是與天地合一,心契天地化育生成的規律,能心契天地化育生成的規律,就自然可以前知,可以預知事物發展的趨勢,預知事物發展的狀況,也就是可以預測了。
可惜至誠之道,我始終摸不清頭腦,也無法理解這種狀態。所以我結合南派,北派的功夫,研究內外兼修,才到了抱丹的境界。可惜啊,可惜啊。。。“老爺子長歎了起來
” 歲月不饒人啊,如果我再年輕二十歲,說不定最後的罡境可以努力一把,“明心見性,打破虛空,可以見如來”指日可待,這種境界,成佛作祖也不為過。
“耗子。。。。”
“怎麼了,爺爺。”
"等你高考完,半年後,我們離開這裏,去你父親那裏。"
"為什麼,我不想去。。。“
"不想去,也要去,半年後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
“爺爺,你什麼時候從”王仙人“轉職成”王神棍"了。。。。.“
"感覺,我這次感覺很強烈,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半年後就知道了.”老爺子堅定的道
王浩從爺爺說完感覺兩字之後,腦中想到了”至誠之道“。拳術,武功。你真的太神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