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言(1 / 2)

上古之時,天地動蕩,神獸霸行。適逢天星碰撞,擾亂規序,四野一片凋零,滿目蒼涼。

某晚,日月並行,天現異象,人眼所及之處,盡是炫目紫光。忽然,一顆行星不知從何方疾飛而至,與日月相撞。瞬間天崩地裂,轟鳴聲起,亂石紛飛,人間燃起熊熊大火,繼而陷入無邊黑夜,持續數月。

世間因此顛倒,江河逆流,樹木倒長,輪回紊亂。春雨夏雪,秋寒冬暑。家畜禽鳥盡說人言,雞上房,狗捉鼠,貓看門,鴨打鳴。

原本有條不紊的冥界輪回,也變得混亂不堪,人入畜道,或轉世為禽鳥,或為花草。而三界之結界也被打破,妖孽魔怪皆可自由出入人間。

如此一來,人族苦不堪言。短短幾年,死於妖魔之手者不下萬計。迫於此,人族紛紛尋找滅妖除魔之法,人間興起修煉之風。

起初,人族尚未窺破神道,修行也隻能略微增強抵抗獸妖之力。偶有一次,神族遣使來人間查探,不慎失落法寶。而這法寶,恰被一名修行之人撿到。

有了這法寶,修行提升簡直與之前天差地別。這人很快就成為眾人尊崇的對象,甚至被稱為尊者。接著,他便開始收徒,將自己參悟到的神學傳授於他們。

除此而外,此人還與上天派來巡查的天將來往甚密,並從他那兒學到許多法術。自此,人間將其尊為神祖,人們也越發對修煉成神,羽化登仙孜孜不倦。

天帝得知此事,十分暴怒。他認為這樣一來,人族會越來越強大,甚至會威脅到神族的尊嚴和地位。故而,必須遏製住人族欲通過修煉求仙成神之念。

於是,天帝一聲令下,火神遵旨降下天火。不過頃刻之間,人間便陷入一片火海。房屋盡成灰燼,山川晦暗,河水枯竭,遍地焦土。

尊者在這場天火劫中被焚,精元化作一顆拳頭般大小的火靈珠,落入碧煞海底。而那枚失落人間的法寶,也被封印在冰山之巔,以免其再出來惹是生非。

至於它的原主人——那位神使,因遺失法寶造成此難,被天帝奪去神籍,貶至人間為奴贖罪。待其知罪悔改,轉世重生後,仍可繼續修煉,恢複神籍。

而那些修神之人,在這場浩劫中也死傷不少。偶有幸存,實力也大受挫折。即便仍有人堅持,也因沒有神兵或得力法寶,修行難有進展。

此後,萬事皆寂,卻已不複當日模樣。經此一劫,人間竟分裂為九大板塊,每個板塊之間,均有幾丈寬之深淵相隔。原先深淵處一應物事,盡皆落入淵底,再也不見。

春去秋來,年複一年,天地間分化出清濁二氣,漸漸明朗。而本朝之一郡,位於京城東南方之七境,竟在這千百年歲月中悄然上凸。近來,此郡七地上升加快,不過幾日便離地約莫丈餘,成為奇觀。

起初,人們並未察覺。直到有人出入境,才發現本境與他地邊界之間已不再是道路或橋梁相連,而是生生分割成上下兩塊,不禁大驚失色。

此事傳開,龍顏驚異,百姓惶恐。有說這是天要收人的,也有人說這是凶兆,天下將有大劫。

皇帝命人去向會元真人請教,若真有大劫,當如何化解。

這會元真人乃多年修行的高人,在城外鷺山道觀開壇講法,但凡人有不解之事,皆可前往求教。

使者未到山門,便有一清秀小童前來,說師尊已在後堂等候。使者見這小童不過七八歲模樣,問他是何人。

小童生得麵白唇紅,見這生人盯著他看,竟有幾分羞澀。

他略微頷首,施禮答道:“在下名喚杜嘯風,乃師尊的關門弟子。”

使者聽說他是真人的關門弟子,立刻肅然起敬。

別看這杜嘯風年紀尚小,眉眼間卻頗有些老成。雖說被生人盯著看會羞怯,卻毫不失禮。

一般這個年紀的男童皆頑劣胡鬧,全身散發出無盡活力。可杜嘯風卻較為安靜老成,舉止言行彬彬有禮,且身上帶有淡淡異香,竟像才從香草園中走出一般。

使者好奇,又盯著他看了片刻。這孩童眉間有一三苗火焰標記,呈橘紅色,不像是畫上去的,給他平添幾分嫵媚,有如女童。

“杜嘯風,你這眉間,是哪個女子與你玩笑畫上的麼?”使者麵帶微笑,彎腰問道。

杜嘯風略一皺眉,也不生氣,隻淡淡一笑道:“使臣大人取笑了!這是從胎裏帶來的,杜嘯風隻當是上天恩賜,並不介意。”

使者點點頭說:“哦,原來是胎記啊。其實,有此記號,倒也好看。”

杜嘯風又是一笑,側身引使者步入後堂。

這道觀才剛修葺過不久,各處皆煥然一新。使者此前也來過,對這院內的一草一木早已爛熟於心,因此並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