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免費”不是“免支付”(1 / 1)

專欄

作者:

上個月,一群作家與百度的官司打得非常熱鬧,結果是:百度名譽大損並被迫刪除所有可能侵權的作品。

其實,這不僅是百度麵臨的問題,Google也在全球各國麵臨過同樣的問題。

我們回顧一下互聯網的發展過程,曾經因為免費而聲名大振的Napster早已經被人遺忘了,而音樂在大多數國家已經無法免費了,相信在中國免費的日子也不長了。電影和電視劇的網絡服務商也都在“反盜版”的聲浪中逐步走上了“正版”的道路。網絡小說雖然還有大量免費盜版存在,但是畢竟盛大文學已經有了多年收費的嚐試,且小有收獲。就連曾經最普遍的網絡新聞服務,其實也不是免費的了。大型門戶每年需要向傳統媒體支付越來越高的轉載費用已經是個趨勢。

早年在互聯網領域有一個詞非常流行:“Free”!很多人至今都還認為這個詞代表:“免費”!我個人認為,這隻說對了一半,有大量的實例說明,免費是一種成功的商業模式,很多非常大型的技術產品都從免費的途徑中獲得了成功,如搜索引擎、IM、視頻服務,乃至安全產品。有人說:免費是互聯網的核心精神之一,這句話確實有他的道理!不過,對廣大網民免費,卻不能理解為對“版權人”的“免支付”!“免支付”也絕對不是互聯網的精神,因為這徹底與人類社會的基本價值相背離,說得重一點,“免支付”就是搶劫和盜竊!

有另—種聲音說,有些人也通過“免費”服務獲得了一些其他價值,如:變得更有名氣了,粉絲更多了,是!確實有人通過互聯網獲得名氣,甚至是自己的品牌或者作品獲得了推廣,而從另一個領域獲得了回報。但是,我們需要看到另一個趨勢,就是隨著互聯網越來越普及,大大壓縮了傳統領域獲得回報的能力!舉例說明:現在很少人購買音樂光盤了,音樂人無法通過發行光盤獲得應有的回報。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似乎可以說,“版權人”必須開始謀求完全通過互聯網獲得收益的方法,否則“版權^”就會被餓死!互聯網越普及,“版權”的網絡化生存意識越強烈!

其實,這個趨勢已經開始引發互聯網商業模式的改變。DemandMedia(DM)的成功就是一個例子。這是由前MySpace主席創辦的網站集群,擁有65個社會化媒體網站,超過上萬餘名網絡作者,每個月有近9000萬獨立訪客oDM發布各種寫作話題,由寫作者領取並撰寫,然後DM支付稿酬,再從訪問者所帶來的廣告點擊中獲取收益,也可以說是眾包模式。中國互聯網也必然會逐步走向這個道路,雖然當前還比較艱辛。

音樂已經走上了版權路,影視劇也已經走上了版權路,小說也已經走向了版權路,新聞正在走向版權路,相信“專業博客”也會逐步走向版權路,動漫也應該走向版權路,甚至將來的“編輯”也應該走向版權路。“版權人”的網絡化生存是社會信息化的必然趨勢!

如果我們還有這樣一種信仰:勞動的價值必須被認可!我們發現,互聯網還可以誕生很多以“版權人網絡化生存”為核心的商業模式!展開您的想象力大膽創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