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懂得和尊重樹木的權利(1 / 1)

懂得和尊重樹木的權利

卷首語

對古老樹木的回望要追溯到3.6 億年前的古生代泥盆紀,隨後在石炭紀古銀杏樹種誕生,1 億年前隨著木蘭花開,包括33 種紅木在內的樹種紛紛出現在蔚藍星球。

對久遠時光中古木的回望總是充滿詩情和畫意……

“地球能滿足人類的需求,卻滿足不了人類的貪婪。”當我們將視野聚焦到21 世紀中國紅木市場時,卻是不堪入目的渾噩亂象:濫砍亂伐、暴力侵占、猖狂走私、粗製濫造、以假亂真……瘋狂,成了紅木亂象的絕配名詞。

攫取紅木的一點暴利後,很難相信我們損失了多麼巨大的自然價值。加爾各答農業大學達斯

教授運用科學方法研究,得出驚人結論:以一棵50 年大樹為例,砍伐後木材價值僅625 美元,而50 年活樹的價值卻高達19.625 萬美元:50 年生產氧氣價值3.125 萬美元,防止空氣汙染價值6.25萬美元,防止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及增加土壤肥力產生的價值6.875 萬美元,促進生物多樣性價值約3.125 萬美元,同期創造出的動物蛋白質約0.25 萬美元。這些還不包括調節氣候、美化環境、

開花結果所產生的經濟價值。照此計算,如果是百年千年的古樹,如果是古木參天、連綿不絕的原始森林,其綜合價值又該是多少?

我國國標規定的33 種紅木,都是珍貴稀少的樹種。其中,有7 種已被《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列入管製物種,它們曆經滄桑,記錄了環境巨變和生物演替的神秘信息。如今,瘋狂的紅木交易和收藏卻使得這些珍稀物種麵臨滅頂之災。

珍稀的古木是自然和社會的靈魂,仔細觀察近代社會發展史就不難發現:在文化貧困的地域,名木古樹很難保存下來。 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說:“古樹是詩意的棲居。”樹興則家旺、林茂則國盛。

隻有文明程度極高的昌盛之地才會古樹參天、綠影依依。

由此不難看出,瘋狂的紅木交易,毫無節製的亂砍濫伐背後,看似高雅的紅木追捧,其實是這個群體文化喪失、人心荒蕪和人性泯滅的外在表現。

著名生態學者約瑟芬·約翰遜指出 “應當讓人們懂得和尊重樹木的權利、山嶽的崇高、個體的完美及荒野的價值!”麵對古樹,我們應當充滿感恩和敬畏。

人生百年,轉瞬即逝。“我與周圍的一切融為一體,如果我不能拯救它們,也就不能拯救自己。”

媒體亦然。本期《中國周刊》傾力推出“紅木之殤”封麵報道,旨在揭密紅木的自然屬性和紅木藝術的原本之美,展示紅木熱潮背後的貪婪本質及其所造成的生態、文化和心靈戕害,驚醒世人扼守物欲、順應自然、愛護古木、重拾迷失的自然敬畏。

“老馮駐徐州,大樹綠油油,誰砍我的樹,我砍誰的頭!”

在保護古樹上,我們要向馮玉祥將軍學習。我們更要牢記印第安人的警告:“等你把最後一

棵樹刨出時,你才知道,錢是不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