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鱉王死了……”一位老太太惶恐而嘶啞叫喊聲,打破了遊家溝秋日清晨的寧靜。
遊家溝是座落於武當山餘脈山間的一個小村落,全村大約一百五六十戶人家,大概因為村裏大多人家都姓遊,所以就得了這麼個名字。村西頭有個池塘,水麵麵積大約百十平方米,池塘裏有一隻磨盤大小的老鱉,全村人都稱其為“鱉王”,這個池塘也就被稱作了“鱉王潭”。老鱉相傳是明朝初年武當始祖張三豐真人放養的,真假已不可考,反正村子裏現在最老的老人講,他小時候剛記事,池塘裏就已經有這隻老鱉了,而且就已經這麼大了。
村裏人都傳說住在鱉王潭邊的幾戶人家要出貴人,從前出過沒有不知道,但是建國之後的這幾代人,卻是實實在在的沒有出過,哪怕一個村長都沒出過,一直到1967年遊誌剛出生。
遊誌剛就出生在鱉王潭邊上一戶普通農家,祖上可以考證到的幾代人都是純正的貧農。1986年,他從縣城的高中畢業,沒考上大學,不過在村子裏也算是個知識分子了,他不甘心一輩子在家務農,於是就隻身前往廣東打工,成了村子裏第一個外出打工的人。
遊誌剛在廣東呆了六七年,期間輾轉廣東多地,還娶了老婆生了一雙兒女,不過事業上始終沒搞出太大的名堂來。1993年,他帶著老婆兒女從廣東回到遊家溝,不知道是不是受到家門前鱉王潭中鱉王的啟發,他和弟弟遊誌強倆人合夥承包了村裏的一片池塘搞起水產養殖,主要就是養鱉,兩三年下來就發達了。
遊家溝這地方處在武當山餘脈,距離漢江、丹江口水庫都不遠,周圍大大小小的湖泊池塘不少,見遊誌剛兄弟倆靠水產養殖發了家,不少村民有樣學樣,也陸陸續續的跟著搞起了水產養殖。遊家兄弟倆也熱心,不藏私,幫忙買苗、育苗,傳授養殖技術,一起帶著進城販水產等等,沒幾年功夫,村子裏不少人家都靠著水產養殖富了起來。
2000年,遊誌剛被推舉為村主任,上台之後,他琢磨著各家各戶小打小鬧也不是長遠之計,於是就張羅著全村聯合起來成立一個水產養殖公司,各家各戶以土地、山林、池塘入股,有錢的再掏點錢,另外算股份。遊誌剛在村中本來威望就高,再加上又得到了縣政府的支持,公司於2001年正式掛牌成立,縣城府也出了一部分錢,占了公司20%的股份,遊家溝全體村民持有80%的股份,遊誌剛、遊誌強兄弟倆出任公司總經理、副總經理。全村家家戶戶都成了公司股東。公司成立之後,發展的很不錯,頭一年就每家人都分到了錢,少的兩三萬,多的七八萬甚至十幾萬。
隨後遊誌剛又動了心思,借著靠近武當山的優勢,搞起了特色農家旅遊,也做得有聲有色,經過三四年的發展,水產養殖公司發展成了“遊家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以淡水水產養殖為主業,其他還有家禽家畜養殖、旅行社、客運、餐飲、酒店、演藝團體等諸多副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