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談周家大院(寫在少年周崇傅外傳之前的幾句話(1 / 1)

零陵何仙觀幹岩頭周家大院要開發成旅遊景點了.已順利地申請了市保,省保.馬上要通過國保了,這對於我來說,周家的直係子孫,更是感到高興.

周家大院依山傍水,後有鋸齒朝天,前有兩龍相會.在這風景秀麗的土地上,孕育著是無數的傑出人士.理學家周敦頤.一曲,勉勵後世子孫,潔身自愛,成了千古絕唱,明朝戶部尚書周希聖,更是為管清正,忠君愛國.到了清朝的周崇傅,更是才高八鬥,雖然官不至尚書,僅是一個二品大員,但剛直不阿,為民請命,顯示了一個堂堂男子漢報效國家,造福人民的錚錚鐵骨.雖然最終死於封建帝王之手,但顛倒的事實終究抵不過老百姓的民心.周崇傅為造福人民而被皇帝賜死.卻在萬人的請願心中而平反.清官,髒官,到老百姓中去問問,此人就會一清二白.金碑,銀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那真是說得一點兒也不錯的.

周家大院,宏偉壯觀,雕龍畫鳳,整體布局,都奇為罕見,這在建築史上,不能不說是一種奇跡,一種貢獻.

周家大院,由五個院落組成,五個院落中,以尚書府年代最為久遠,子安府最為年輕,五個院落,呈北鬥七星座落.站在子安府後麵,放眼望去,更見院落與院落之間的默契,用古代的話來說,是風水,用現在的話來說,是規劃.由周家大院可以看出我們的祖宗的審美意識,那的確是匠心獨具啊!

我在這本書裏,寫的是周崇傅.周崇傅,字少白,號子安.子安府就是由他而來.所以我在這裏,就詳細地介紹一下子安府吧.!

從外地驅車到何仙觀幹岩頭,一下車見到的便是子安府了.子安府,占地麵積萬多平方米.高大的封火垛子牆,垛子牆的下麵,朱漆的大門,銅環銅鎖,顯示著家庭的氣派,大門兩邊各蹲著一隻高大的石獅子,更顯示出周家的尊嚴氣派和排場.在向人們昭示著他曾經的輝煌.進入第一個大門,便是一個占地千多平方的天井.是供來往的人停轎拴馬的,穿過這天井,上三四級台階,是第二個大門,大門兩邊各一個青石礅子,青石礅子上雕龍畫鳳,栩栩如生,進入第二座大門,又是一個天井,由青石鋪就,是小孩玩耍,老人練功的地方,天井兩邊設有雨亭.過天井,再上三四級台階就是一個小堂屋,過小堂屋,又是雨亭,雨亭過去又是堂屋,是周家大宴賓客的地方,堂屋過去又是天井,過天井,上五六級台階,那個八扇大門緊關,神秘而森嚴的正堂屋.便是周家的祠堂了.

在這些堂屋和天井的兩邊,便是周家兒女居住的地方了,每家每戶都是兩座房子,兩個天井,一個花園.每家的房子都用封火垛子牆隔開,發生火災,封火垛子牆可以將火隔開,封火垛子牆下一條門,卻又可以使戶戶相通,每家每戶的窗子都是花窗,雕有三羊開泰,天狗吃月....但花窗的主要花色還是一朵朵的蓮花,這一朵朵的蓮花,是周崇傅的人格寫照,也是為了紀念理學家周敦頤.更是為了勉勵後人,做人要像蓮花一樣呀!

周家大院這些完整的古建築,就在國家沒開發之前,也曾吸引了許多人,令許多人流連忘返,但今天我在這裏要說的是,這些院子是周家的先人造的,有了人才有這屋,屋是死的,不管這屋造的多好,多精致,多有價值,多富麗堂皇,這都是人類的智慧,提起這屋,都要提起周敦頤.周希聖,周崇傅,周博泉.屋因了人,才名揚四海的,不信你看正屋柱子上那德威兼備的大匾下那豪情滿懷的對聯:"宰相狀元是我輩讀書本色

忠臣孝子乃吾儒亙古綱常"他教育子女"耕植治生理詩書課子孫"他還說:"天地間詩書最貴,家庭內孝悌為先"這一些道理,誰有我們的先輩明白的透切.做人做事,安身立命,為官為民,先輩那一樣不是我們的楷模.

如今,不管周家大院是國保也好,省保也好.不管國家投資多少,把我們周家大院修複的如何,我們周家的子孫.首先著重的就是自身的素質提高,謙恭有禮地恭迎四方來客,熟知我們周家的文化,將我們周家的文化向四海廣播,讓中國的遊客來到周家大院,衝周家的子孫豎一個大拇指,讓外國的遊客來到周家大院,衝周家的子孫說一聲:"ok"我想,我們就無愧周家的子孫後代了.

費了這麼多口水,說了這麼多閑話.我的宗旨就是:將我們周家的文化,品德,為人,介紹給世人,讓周家的文化千古不朽!

在本文的後麵,我要介紹給我的朋友,讀者,的是我們周家的一個名人,那就是周崇傅,他中進士,出翰林,官居二品.多姿多彩的一生注定了他要流芳千古.

在這,我要申明的一點是:我給他寫的是外史,是流傳在我們周家大院裏的周崇傅的一些奇聞趣事,請朋友,讀者不要去考證他的曆史.有道是:"青山幽穀笛聲揚,白鶴振羽任翱翔.往事前塵隨風逝,攜手雲峰隱仙鄉."

謝謝!

2006年7月19於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