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表情符號的起源,有多種說法。最早是1862年,《紐約時報》刊登的林肯總統演講稿中出現了“;)”符號。《紐約時報》排版工人讓林肯總統稀裏糊塗地成了表情符號“鼻祖”。

從此,網絡圖標作為一種新興的藝術形式,已經從字符到圖形,從靜態到動態,網絡表情符號在互聯網世界風行,這項發明具有傳遞個人情緒訊息的作用,同時也豐富了文字表達,使之更人性化。

第一階段 文字表情符號(ASCII字符)

1982年9月,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的斯科特·法爾曼教授在電子公告板第一次輸入了這樣一串ASCII字符:“:-)”,人類曆史上第一張電腦笑臉就此誕生。20世紀90年代,ASCII字符從美國傳播到日本,表情符號開始在日本手機上出現,在日本稱「顏文字」(一般是指日式顏文字或日本顏文字)經日本人改造並發揚光大後流行於日本、台灣、香港等地。

日本版的文字符號是正麵型,與之相比,歐美版是側麵型的。西方個人臉部富有立體感,崇尚側麵的立體美,因此,西方的表情符號是側麵型,並且大多用嘴表達感情,。然而對於臉部平的日本人來說,恰恰是需要避開的短處,所以在顏文字中,日本人選擇了正麵的符號表現形式,重點在眼睛上,這種形式也豐富了符號的表達,也形成了東西方文化的一個差異。據說在俄羅斯,網民們結合本土文化,創造出了富有俄羅斯特色的網絡表情符號。比如在一本很有名的科幻小說中有一個叫做克圖虎的海底怪獸,腦袋上長著一堆觸角,網民就把它形象地畫成{:

第二階段 靜態文字表情符號1 軟件自帶圖示(Emoji繪文字)

1999年2月,日本無線運營商NTT多科莫公司推出了表情符號係統Emoji表情符號,創造者栗田穣崇(Shigetaka Kurit)是第一個與通訊公司合作,通過預裝在通信設備(當時傳呼機)的表情符號Emoji,運用自定義字符對應的顯示出來。Emoji被Unicode(統一碼,也稱萬國碼,為每種語言中的每個字符設定了統一並且唯一的二進製編碼)采納成為裏程碑。2011年10月,APPLE公司推出了IOS 5,這是其第一個自帶表情符號的手機操作。

如今,IPHONE大約有250個新的emoji表情符號,獲悉最新版本的emoji還增加了俄羅斯盧布和阿塞拜疆的馬納特貨幣符號,250個emoji符號中(象形文字符號),還有很多其它類型的符號,23個全新的較少使用的和曆史性的文字,對於現有的文字也增加了新的符號。還額外對北美洲,中國,印度,其它亞洲國家和非洲進行了書麵語言的支持。

2007年開始,騰訊QQ更新版本,增加了很多默認的表情字符。這是中國網民第一次接觸到emoji符號。

第二階段 靜態文字表情符號2 自創圖示

在這個階段,表情符號已經不僅限於純粹的麵部表情,而是添加了許多事實性的信息,出現了圖片與文字的組合。這些圖片有普通的漫畫、實物照片,或者是經電腦技術處理過。

第三階段 動態文字表情符號

自騰訊推出“QQ2003III簡體中文正式版”以來,QQ就具有自定義表情和動態QQ表情功能,個性字符,動感酷圖,搞笑圖片,都可以成為QQ自定義表情。另外“QQ表情”還是一種輸入法名稱。其實簡單來說qq表情也就是圖片,一般是jpg的或者gif類形的圖,從而做成了動態表情動畫。

第四階段 DIY圖像表情符號

近一段時間,被網友用的最多的DIY表情應該是“金館長”和“姚明臉”。花澤香菜的表情走紅之後,網友將“姚明臉”“金館長”和“兵庫北小姐”組合在一起,把三人合稱為亞洲“表情三巨頭”,關於這三張臉的歡樂惡搞在網絡上風行。特別是金館長人物表情,運用在多數表情圖片上,眾多粉絲將金館長臉部PS到熱門表情上,受到廣大表情帝喜愛。

金館長:韓國電影《金館長對金館長對金館長》中崔成國飾演,在劇中露出無比帶感的笑容,常常被用於暴漫,這應該是電影史上被征用最廣泛的三次元表情。由於金館長臉相猥瑣生動,以及搞笑幽默,成為廣大表情帝的首選,隨後並出現了一股金館長風,金館長表情也隨之火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