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8內憂起水淹三四州,外患生火燒五六城(2 / 2)

趙維辯解道:“打仗不是靠硬拚的。西甌此次詭計多端,防不勝防啊。”

“有什麼可防的。”宋綦老將軍一臉不屑,道,“須知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趙維無奈的搖搖頭,果然不應該和固執的人論長短。

還好此時宋綦的兒子宋羿站出來打圓場了,他謹慎道:“趙大人所言也不無道理,打仗還是得謹慎一些。不如再抽調禁軍兵馬,增援金城,以防不測。”

“朕正有此意。”皇帝龍心大悅,雙方吵鬧半天,終於有個人說到點子上了。皇帝下令道:“朕打算增兵十萬,支援李洪義。至於領軍的將領,你們覺得誰合適?”

宋綦老將軍主動請纓道:“末將願帶十萬精兵,前去支援!”

“宋老將軍年事已高,怎可如此勞累?要是路上有什麼不適……”有人反對,擔心宋綦的身體。

宋綦打斷那人,繼續請戰,道:“末將身體好著呢,請皇上再給老臣一次機會吧。”

“將軍忠肝義膽,朕心甚慰。”皇帝最後拍板,一言九鼎的說道,“令宋綦為主將,宋羿為副將,率十萬大軍奔赴西北,協助李洪義作戰。”

有宋羿輔佐也算是個方法,眾人領旨。皇帝揮手讓他們下去準備,其餘將領告退後,皇帝卻獨留了宋家倆父子繼續議事。

宋綦和宋羿低著頭在養心殿中等待,皇帝慢慢踱步到宋綦跟前,對他說:“知道朕為何獨留你一人嗎?”

宋綦想了又想,也沒想出什麼所以然來,隻好道:“末將愚鈍,末將不知。”

皇帝歎了口氣,道:“李洪義打仗是個猛將,但這是他第一次作為全軍統帥。此次戰事,首戰失利,朕總覺得心中不安。”

皇帝以前一直看重李洪義,畢竟這是他從小看著長大的孩子,自然十分相信他的才能。可如今,皇帝不得不承認,失憶是個大問題。李洪義,已經不是原來的那個李洪義了。

宋綦聽了半天,也沒聽出皇帝的真正意思,隻好揣測著說道:“李大將軍是年輕了些,不過他為人正直,帶兵打仗也很猛。可能是第一次統軍,所以才會偶有失誤。”

“怕就怕這不是失誤,而是能力問題了。”皇帝其實一直懷疑當年李洪義為何會帶著幾千騎兵深入大漠,那次行軍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真的隻是蠱惑敵人,而不是迷路嗎?

念及此,皇帝忽然說道,“宋老將軍,此次出戰,你不僅僅是為了協助李洪義。必要時,可取而代之。”

“這……”宋綦驚呆了,而宋羿也終於明白,為什麼父親年事已高,皇帝仍然要他出征,並命自己輔佐。

“朕給你臨機專斷權,若李洪義在今後作戰時,再有什麼不妥之舉,你可直接奪帥,親命三軍。”

宋綦還在目瞪口呆之中,而宋羿已經反應過來了,率先開口道:“臨陣換將,是為大忌啊,請聖上三思。”

宋綦也道:“臨陣換將會導致軍心浮動,而且事後,李大將軍如何再能立足軍中啊。”宋綦本就與李洪義沒有什麼深仇大恨,怎麼能忍心一代將領斷送在自己手中。

皇帝見宋家兩位將軍都不同意,隻好暫緩行事。他道:“那就再等等,看李洪義如何處置金城這件事。他若棄城,朕也無話可說了。”

“李大將軍要真的棄了金城,末將也不會再反對,定會奪帥,率領大軍,收複河山。”宋綦信誓旦旦的保證道。

“好。”皇帝點頭,“二位將軍先去禁軍點兵,做好出征準備吧。”

等宋綦、宋羿兩位將軍退場後,陳公公也諫言提示皇帝,他隻說了一句話:“聖上,您要下旨換將,怎麼也繞不開中書省的。”

皇帝一愣,立馬反應過來了,“你是說邵安他會封駁①?他敢!!!”

陳公公在旁沉默不語,不置可否。

結果等皇帝冷靜下來一想,邵安他還真的敢。開國這麼多年來,還真沒有幾個丞相敢駁回聖旨的,這簡直就是公然打皇帝的臉。所以一般沒什麼大事,丞相們表示小命更重要,誰閑著沒事得罪皇帝啊。

可是以邵安和李洪義的交情,他一定不會同意換掉李洪義。皇帝細細一想,覺得邵安真的什麼事都敢幹出來。然而換將勢在必行,皇帝無奈道:“這事得瞞著邵安,必須得瞞著他!”

可惜邵安何其聰明,想瞞過他下發聖旨,談何容易。

————————————————————

①封駁:封還皇帝失宜詔令,駁正臣下奏章違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