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上天覺得彭大人還不夠忙,這不,邵安為表關心,特意來吏部視察來了。
二人寒暄幾句,邵安開始問正題,“新科進士安排的怎樣了?”
“如今各部事務繁多,尤其是禮部,職位多有空缺,故而進士們都已進各部衙門學習。隻剩……”彭源平忽然變得吞吞吐吐起來,十分為難的說道,“隻剩下劉汝卿。因為他是聖上恩賜的同進士出身,未經會試殿試,各部各司無人要他。”
邵安一時事忙,沒有顧及到劉汝卿,如今見他沒地方去,順水推舟道:“中書省人少事雜,讓他來我這兒觀政吧。”
彭源平暗舒一口氣,心道丞相果然是頗為器重劉汝卿的。
劉汝卿接到吏部通知,很快辦好手續,來中書省報道了。
時隔不久,兩人再次碰麵,邵安關切的問道:“家裏還有什麼人嗎?你母親呢?”
“自家中出了變故,家母傷心過度……逝世了。家中負債累累,仆人們也是走的走,散的散。”
邵安皺眉,“親友未有相助?”
“大人豈不聞‘勢敗休雲貴,家亡莫論親’。”劉汝卿平淡的說出此句,似已看破人情世故。
父母雙亡,家財散盡,孤身一人,無依無靠。邵安默默聽著,有些不忍,一時間竟不敢與劉汝卿對視。
見邵安不發話,劉汝卿以為丞相是怪自己匿喪,故惴惴道:“大人,在下知道,自己乃犯官之後,重孝在身,理應不該參加今科。可若不科舉,在下無法維持生計,隻能冒險一試了。”
“看來你此番應試胸有成竹,賜你同進士出身,怕是辱沒了你的文才。”
“大人抬舉。此次會試題目頗為深奧,若在下真去應試,恐怕會落第不中。”
邵安見向來天不怕地不怕的劉汝卿,居然學會說話了,“幾年不見,你似乎懂事了許多。今年多少歲?”
“剛過二十。”
邵安上下打量著他,“看著不像,倒像是十七八歲的樣子。既已及冠,可有字無?”
“表字卿璿。”
劉汝卿,字卿璿,倒是清新脫俗的名字,隻是……邵安饒有興致的打量著他,“在中書省曆練,須用心辦事。先去做些抄寫之瑣事,熟悉熟悉。”
“謹遵大人教誨。”劉汝卿拱手長揖,誠心的向丞相拜了一拜。
※※※※※
安排進士觀政的事忙完後,吏部仍舊不能消停。因為還有兩個實缺的填補有待商榷,正是禮部尚書和大理寺卿之職。
吏部推薦不出人選,並非是朝中無人,選不出幹練之才。而是曆來人事變動,都會牽扯到各方利益。所以這麼多日下來,彭源平還是沒把備選名單上報中書省。
為了這事,彭源平召集了吏部大小官員,簡單的開個會商討人選。
待與會人員全部到齊之後,彭源平拋出本次議題,大家交頭接耳了一陣後,紛紛發言。
“按常理,大理寺卿空缺,應由大理寺少卿替補。現在的大理寺少卿是裴紹鈞大人,下官認為,此人可擔重任。”
“下官附議。裴大人擔任司法官員多年,斷案嚴明,擔任大理寺卿名正言順。”
其餘官員也都點頭稱是,看來裴紹鈞接任大理寺卿是板上釘釘了。
彭源平同意了下屬的觀點,既而又問道:“禮部尚書一職,大家有何想法?”
“禮部尚書也可由禮部左侍郎接任。當年邵相離開戶部,也是由曾經的戶部左侍郎倪大人任尚書一職的。”
的確是言之有理,不僅是戶部,就連他們的上司彭源平,不也是在孫敕任參知政事後,才從左侍郎一職升上去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