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宮變舊案撲朔迷離,丞相攬權隻手遮天(2 / 2)

安王微微抿嘴,斟酌道:“丞相乃國之棟梁,首輔之臣。上佐天子定國策,下撫萬民明庶務,外鎮四夷不犯境,內領百官盡職務。多年來丞相勞苦功高,眾人皆看在眼裏。如今聖上駕崩,諸事還望丞相統領,在此內憂外患之時,怎可辭官?”

廖鴻煊搖頭,推辭道:“王爺謬讚。”

“本王一直視丞相為股肱,今後也會如此。”安王終是做出了承諾,保廖鴻煊丞相之位。

廖鴻煊拜倒在地,“臣、恭敬不如從命。”一個“臣”字,表明了丞相臣服之意。

安王心知,帝位、天下,已盡握手中。

次日大朝會,丞相一提出議題,太子|黨十幾個官員站出來,舉薦安王。隨後六部陸續有官員附議。直到最後,皇族宗親也出列,同意安王繼位。

安王站出謙讓了一番,說其餘的王爺也是先皇子嗣,有資格繼承皇位。而幾位王爺都表示唯有安王能擔此大任。至於晉王,自是感恩安王救命之恩,態度比任何一位王爺都誠懇。

而安王,對於他這個弟弟也是極其寵愛的,以風景名勝的杭州作為晉王封地,讓他在那天堂般的地方享受榮華富貴。

***二十一年,十二月廿一日,大吉。安王**,改**為泰安。

下詔冊封安王妃趙氏為皇後,嫡長子蘇晟暉為太子。加封丞相廖鴻煊太子太保,擢吏部右侍郎孫敕為吏部尚書,調吏部左侍郎劉詠舟為刑部左侍郎,驃騎大將軍高巍兼任禁軍統領。

追封淑妃娘娘為皇後,贈吏部尚書江恒宇太子太傅,廢太子蘇瑾瑜,蘇瑾瑜其妻妾子女貶為庶人,流放黔州。

※※※※※

邵安聽孫敕講完,終於明白太子造反的原因,也明白廖丞相能夠繼續掌權的原由,此時已經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天家奪嫡,權臣奪利,果真是勾心鬥角,毫無情誼可言。邵安感歎一番後,細想細節,仍存有疑點。

邵安問道:“太子和丞相是怎麼拿到遺詔的?”

“可能是買通了太監,拿到的吧。”孫敕含糊道,“丞相關係廣,方法多,本官也不知道了。”

邵安暗暗吃驚,廖鴻煊竟然如此神通廣大,能在淑妃和江恒宇之前得知遺詔,真是不敢相信,便又問孫敕:“那遺詔一直在丞相手中了?”

“是啊。所以丞相行事肆無忌憚,皇上對此十分震怒。”

邵安歎氣,思忖著這下不能用宮變事件扳倒丞相了。不對,以皇帝的性格,除非丞相造反,否則決不會冒險除去廖鴻煊。想到此頓時起疑,“那皇上此番作為,隻是搞點聲勢以敲打廖丞相,並無罷相之意?”

孫敕恍然大悟,“原來聖上是這個意思啊。哎呀,天心難測,朝臣們都猜錯了。”

“孫大人跟隨皇上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了,並且還知道此等秘事,怎會沒猜到?”邵安皺眉,心中對孫敕存有芥蒂。

孫敕苦笑:“我哪有你在皇帝身邊日久。還以為是皇上對丞相忍無可忍,決意罷相呢。看來皇上的性情,還是你摸的最準了。”

邵安心想也對,就皇上那人,喜怒不形於色,他的心思誰能猜準?幸虧沒冒然彈劾,否則倒黴的一定是自己。

可邵安和孫敕明白了皇帝真正意思,其餘人還不明白呢。這不,由於最近皇上幾次當廷駁回了廖丞相的奏章,表現出對丞相的極度的不滿。於是眾人認為時機成熟,以刑部尚書蔣嘉閔起頭,彈劾丞相。

後來,樞密使高巍、新任戶部尚書倪泓羽、吏部左侍郎彭源平、兵部眾人以及高巍部下武將,都參與彈劾。

這下那些以丞相為首的太|子|黨們坐不住了,行事再不敢囂張跋扈,全都收斂了不少。對彈劾之事,也積極上疏辯解請罪。

眾人本認為丞相這回要倒黴了,可沒想到皇帝居然將彈劾折子留中不發。這下,那些或為討好皇上、或為伸張正義、或為公報私仇而參與彈劾的人,全都傻眼了。

此刻事情還在皇帝的控製範圍之內,可最後連皇上也沒想到,這事會一發而不可收拾。而這起源於馮徹的一份奏章……

馮徹幾經艱辛,終於抓住了可以指控丞相參與那次宮變的所有證據,上疏彈劾丞相犯逆謀重罪。這奏章像是捅了馬蜂窩似的,引來之前那群彈劾之人再次紛紛上疏,一副不嚴懲丞相誓不罷休的樣子。

麵對厚厚一摞折子,皇帝頭痛,繼續采取不予理會。而馮徹可不是個善罷甘休的主,每天跑養心殿找皇上,後來皇上拒而不見,他直接到午門外跪諫。

這下那些憎恨廖丞相的官員有樣學樣,如高巍、倪泓羽、彭源平、兵部眾官員等,學著馮徹在午門外長跪不起。

午門一下熱鬧了起來,幾十位重臣往那一跪,將宮門堵得嚴嚴實實。皇帝得知後,派太監傳話,勸退諸人。

可馮徹依舊跪在地上,義正言辭道:“聖上今日不下旨,臣等誓死不敢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