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昔日兄弟生死與共,今朝故人對麵不識(1 / 3)

已是七月流火,酷暑減退,天氣漸涼。邵安剛入京城,還未喘口氣,就直奔皇城複命。剛在宮門口下了馬,便見吏部尚書孫敕從裏麵走出來,於是迎上去喚了聲,“孫大人。”

孫敕乍見邵安,不由笑道:“珺義,你總算是回來了。你不在京城的這些日子,朝廷可真是雲譎波詭。”

邵安聞言但笑不語。

孫敕續道:“都忘了恭喜你升官了。這可謂一步登天,直接升為正二品啊。而且這六部之中除戶部外,就屬刑部最貴,可喜可賀。”

人人都知這六部之中,明明吏部最貴。所謂“吏部貴而戶部富,兵部武而刑部威,禮部貧而工部賤。”可見掌權與掌錢的,都是肥差。

可孫敕偏這樣說,邵安也就裝作糊塗,順水推舟道:“哪裏哪裏。六部皆為聖上效力,哪有高低貴賤之分。”

“話雖如此,可誰不知,六部之中重在戶刑兵吏。不過……”孫敕話鋒一轉,“左右侍郎雖同為正二品,但左大於右。那馮致遠始終壓你一頭,將來共事恐不好相處啊。”

“與馮大人查案之時,還算相處甚歡。以後應該不會有什麼摩擦吧。”

孫敕笑笑,不置可否,轉話題道:“西北邊事將靖,你哥哥快回來了吧。”

邵安點頭。

“失憶那事,你打算怎麼辦?”孫敕關切的問道。

提及此事,邵安的心情有些沉重,半晌不語。

孫敕心知他猶豫為難,便不再逼他,“離他回來還有些時日,你若需要什麼幫助,但說無妨。”

“大人好意,下官心領。不過此事還是順其自然吧。”邵安推辭道,“現在我隻盼他平安歸來,恨不能去西北助他。我是身在京城,心在邊關。”

孫敕道:“攘外必先安內。京城太平,邊關才能太平。”

“幸好內憂已除,至於外患……是鞭長莫及了。”邵安輕歎一聲,回想起往年隨哥哥初上戰場的日子……

※※※※※

***十九年夏,西甌率兵十萬,侵犯邊關。安王蘇瑾瑉臨危受命,領兵八萬,奔赴邊境拒敵。

臨行前夜,安王叫李洪義和安兒到書房,囑咐注意事宜。等談話快結束時,安王突然問道:“即將上戰場了,不知你兄弟二人怕不怕?”

“不怕!”李洪義斬釘截鐵的說。

安兒深深的看了安王一眼,輕聲道:“怕……”

安王聽著這兩種截然相反的答案,笑說:“有的人上戰場,是為了建功立業,有的人上戰場,不過是為了活命。無論是哪種目的,無論怕與不怕,如今我們也隻有這一條路可走了。”

安兒心中略感擔憂,明眼人都知道這是場惡戰,都不願去送死。可安王勢弱,又被太|子|黨和晉王黨同時逼迫,不得不上戰場了。

而李洪義不懂朝政,更不管是不是惡戰,一心隻想建功立業。他眼中閃著憧憬的光,臉上露出躍躍欲試的神情。李洪義覺得自己的血都要沸騰了,自己苦練武藝,總算有用武之地了。

此時陳懷恩推門而入,稟報道:“王爺,晉王來了。”

安王很清楚晉王來的目的,就不留這兄弟倆了,“你們去跟老八告別吧。明日午時出征,如有延誤,軍法無情!”

晉王在安王府後花園中等著,見他們來了,略帶興奮道:“明天你們就要出征了,今晚最後一聚,可要好好樂樂。”

“去哪樂?又是戲院?”李洪義問道。他乃一介武夫,比安兒更看不懂這戲。

“點的戲你絕對愛看,走啦走啦……”晉王邊說邊拽著李洪義,三人拖拖拉拉的進了戲館。

果然這回的戲是李洪義愛看的,全是武戲,什麼《羅成叫關》、《八大錘》、《單刀會》……打打鬧鬧的,倒是應景。

台上武生一句“銀槍插在馬鞍鞽”唱的是豪情幹雲。安兒心想:或許每個男人的心裏,無不湧動著對這蒼茫天下的渴望。與兄弟們一起,跟著一個英雄蕩平天下,以血來酬淩雲誌。

曲終人散,分別的時刻還是到來。但此時三人心懷雄心壯誌,還不能理解上戰場的意義,不懂傷離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