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離開學校(1 / 2)

一、離開學校

黎山本叫黎小山,後來上高中時,他把中間的“小”字去掉了,於是就成了黎山。和黎山一起去掉“小”字的還有他的三個同學,分別是譚雲、荊林和方來。

黎山他們四人是同班同學中最要好的朋友,高中畢業後他們考上了一所師範院校,師院畢業後他們不但一塊分回了母校縣一中,而且同教一個班的課,黎山教語文,譚雲教英語,荊林教數學,方來教物理;黎山還兼著這個班的班主任。

起初人們一點也不看好黎山他們,人們認為,老師應該是稍微老一點好,老教師老馬識途,教學生容易出成績;初出茅廬的生瓜旦子不行,他們不知道山高水深,前三年是試驗期,隻有送出一屆畢業班後才能修出一點道行來。所以,學校以前對剛分到學校的生瓜旦子往往是大插花搭配,幾個老的配一個小的,即使小的成績差一些也無礙大局。現在呢,讓生瓜旦子大聚堆兒,這可從來沒見過。因此上不少人議論紛紛,有一些學生家長甚至找門子要把自己的孩子調出這個班。

但校長王老頭並不這樣認為。王老頭並不老,也就五十三、四歲,因為他長了一顆列寧頭,所以從四十歲上起人們就開始喊他王老頭。王老頭對那些找他想給孩子調班的學生家長說:“年輕人有精力,別人用八分的勁他們能夠用到十二分,投入的多收入還能少?沒經驗?誰說的?他們從小學到大學,哪一年不考它幾十次,教學生應付一下高考,那還不是輕車熟路?相信我的話,讓你們的學生先在班裏學一段再說吧,怎麼樣?”

黎山他們師兄妹也真讓王老頭給說準了,他們絞盡腦汁鉚足勁,新招怪招迭出,硬是把全班八十多個學生調教得像那紮根在沃野裏的小白楊,晃著身子嗖嗖地往上躥。第一學期統考,全年級十個班總分前十名的學生中,這個班占了六名,而全班的平均分數又遠遠高於其他班。

黎山他們出名了,提起他們,學生們讚不絕口。但有的老師卻不以為然,他們說,那幾個年青人隻不過是用勁罷了,瞎貓碰到隻死老鼠,偶然而已;路遙知馬力,往後看吧!其實呢,這些人隻說對了一部分,黎山他們是用勁,但成就他們的是一些更深層次的因素。比如,黎山講課,他條理清楚,邏輯性強,語言生動,開口就能攫住你的心;譚雲講課,她往講台上一站,美麗的眼睛四下裏一掃,立刻就集中了所有人的注意力,英語單詞從她的口中飛出,“大珠小珠落玉盤,”讓人賞心悅耳,情不自禁地感到學不好英語就對不起她;荊林講課,他旁征博引、深入淺出,把枯燥的數字和公式講得妙趣橫生;方來講課,他幽默風趣,深奧的理論一經他的口中出來就變得通俗易懂。課能講到這個份上,讓學生從心裏喜歡這門課,那還會有學不好的?至於說黎山溫和的相貌和讓人一眼就能看出的睿智和善良,譚雲的美貌和嫉惡如仇、敢作敢當的性格,荊林溫文爾雅、一派學者的風度,方來幽默敦厚、一副笑咪咪的菩薩樣,自然也讓學生著迷。你想,有師若此,能不受到學生們的喜愛嗎?至於有的老師說“往後看”,看來看去的結果是,每次考試黎山他們這個班都遠遠地跑在前麵。

光陰荏苒,轉眼到了黎山他們當教師後的第三個春節。由於再有幾個月就該參加高考了,有十幾個家在農村的學生不想回去,他們從家中帶來了蒸饃和白菜,準備在學校裏過年。黎山他們見狀也放棄了休息,他們給學生們當起了大師傅,因為假期裏學校食堂是不開門的。

除夕晚上,黎山他們把教室裏的一些課桌並在一起,擺上了盛著雞鴨魚肉蔬菜水餃和水果的盤盤碗碗,還有幾瓶紅葡萄酒。一二十個人圍桌坐下後,黎山致祝酒詞,他說:“又是一年,咱們共同又長了一歲,祝咱們大家在新的一年裏心情舒暢,萬事如意!”

學生代表陸文成站起來講話,這個瘦瘦的男孩子還未開口,眼淚先撲撲簌簌地掉了下來,他哽咽著說:“今天是我們過得最難忘的一個除夕,……我們在座的有不少人都接受過老師的資助……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你們……”學生們都哭了,方來說:“怎麼了這是?是不是對年夜飯有些失望?這個菜譜是由你們譚老師敲定的,有意見罰她喝酒。”荊林說:“等會兒每人都要出節目,你們一邊吃著一邊想,沒有節目是要受罰的。”譚雲揩揩眼角,端起酒杯說:“來,幹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