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商務部國際商務官員研修學院院長金旭

人物

作者:範凱 徐丹

中國開展對外援助六十多年來,始終秉承平等互利、不附帶任何政治條件的原則,幫助受援國在經濟、管理、農業、衛生、司法和教育等20多個領域不斷取得豐碩成果,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彰顯了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國際形象,贏得了廣大發展中國家和國際社會的廣泛讚譽和認可。

商務部國際商務官員研修學院作為我國援外培訓的總基地,承擔著國家援外培訓的核心任務和外國部級官員的重要培訓任務。院長金旭說:“中國的援外培訓既是中國援外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軟實力在國際舞台上的具體體現,具有緊迫的現實意義、長遠的曆史意義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中國奇跡感召世界

中國的快速發展,已讓世界不可小覷,越來越多的國家想探尋中國的成功之路。商務部國際商務官員研修學院金旭院長說:“以前中國比較落後、比較封閉、在經濟建設上沒什麼值得國外學習和認可的經驗。改革開放後,中國迅速崛起引起很多國家的關注,很多人都想來中國看看,取點真經”。

在這種大背景下,根據中央指示商務部國際商務官員研修學院從1998年開始執行援外培訓任務,並率先承辦了發展中國家經濟管理官員研修班。學院不斷邀請各國官員和技術人員到中國觀摩學習和考察,讓他們了解中國,讓他們知道中國不是西方媒體所說的獨裁、落後、人民受壓迫的形象。通過培訓,很多外國官員從“反華”變為“知華”、“友華”和“親華”,援外培訓讓中國的朋友越來越多。

商務部國際商務官員研修學院一方麵認真完成商務部“駐外經濟商務外交官培訓班”、“商務部中德經濟法培訓班”、“商務部黨校黨員幹部進修班”等多項培訓任務,另一方麵還麵向全國商務領域開展多層次、多專業的培訓,為國內外商務領域學術交流、熱點問題研討及眾多會議曾經提供過過硬的平台和保障。

作為我國援外培訓項目唯一的管理協調單位,國際商務官員研修學院按照國家政策和外交需要積極推進我國援外培訓戰略。金旭院長認為,這種涉外交流的價值,是和我國GDP增速、國際地位攀升是同步的,跟發展中國家分享一下我國的經驗,也是提升我國國際地位,增強國際話語權的一種方式。

量體裁衣 因國而異

在援外培訓上,不同國家有不同的發展情況,因而就有不同的業務需求。如果按照一種模式一種課程去“授人以漁”,那麼最終的援外效果就可能是勞而無功或少功,所以國際商務官員研修學院根據各國的特點,量體裁衣製定了國別、課題針對性極強的培訓方案,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商務部確定的援外培訓的四個官員培訓基地、三個技術培訓基地,為各國官員提供了多層次多領域的選擇,各取所需,受到來華參訓的國外官員的高度評價。

莫桑比克是非洲南部的一個農業國,也是聯合國宣布的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和重債窮國之一。由於連年內戰和自然災害等因素的影響,導致經濟發展長期陷於困境,急需發展國家經濟的“良方”。國際商務官員研修學院為莫桑比克部級官員製定了專門的培訓方案,陳德銘部長親自做了《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與實踐》專題講座。陳部長與莫方真誠交流、分享經驗,並提出很多中肯建議,莫方反響十分熱烈,紛紛表示這是他們聽過的最精彩的一堂課,對他們今後執政能力的提升具有很大幫助。

另外,很多來華官員對漢語言培訓頗感興趣,但各國語言存在差異,怎樣量身定做漢語言培訓,就成為國際商務官員研修學院考量的一個問題。在幾番考慮後,學院決定把中國元素作為培訓的突破口,把考察的地點設在長城、故宮、胡同,再加入京劇等藝術表演活動,生動地把中國文化傳遞出去。同時承辦單位還動手教官員們做中國結、剪紙、書法……漸漸地這種類型的漢語培訓就成為外國高官了解中國學習漢語言的最有效途徑,這是量身定製的典範。

金旭院長說:“量體裁衣,因國而異是我國援外培訓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這一模式緊密結合了時代的特征和各國的國情,獨樹一幟地開創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援外培訓活動。這項活動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互惠、注重實效。”

以人為本、提升自我。據了解,金旭曾曆任兩屆外交官,他非常了解外國文化,深知國際友人的需求和怎樣去切合他們的需要。他提出了很多措施,都得到了一一落實。目前,學院援外培訓工作不但日益多樣化,也更趨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