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與讀

廣域

陽光下的愛,更讓人溫暖

(2015年第14期)

每個人都可能遇到器官捐獻與移植的問題,這個話題並不新鮮,因為器官移植麵臨的困境已經存在了很多年,但這次的報道由頭與以往不同——中國叫停了飽受詬病的死囚器官移植,著手建立、完善中國器官自願捐獻和移植體係,器官移植終於可以走向陽光。

采訪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來自某知名移植專家,他說就算工作做得再好再成熟,器官緊缺也是難以避免的,關鍵的問題是,我們要去讓大家學會重新思考生命,這件事看起來確實很難,但隻要有人做,就會一點點改變。

為了避免發生利益關聯等問題,我國規定捐助者與受捐者之間的信息保持“雙盲”,我們國家也不鼓勵捐受雙方見麵,但我個人認為在時機合適時應該鼓勵捐受雙方見麵。文中的“黃青”,在捐出父親器官、辦完父親喪事後一個月幸運地被分配到一枚匹配的腎髒,就在他進電梯去手術室準備接受移植時,正好遇到移植了他父親捐贈的一枚腎髒而康複出院的年輕人,醫院遵守規定沒有透露雙方信息,但這兩個年輕人還是通過自己的病患圈子打聽到了對方的存在。電梯中的邂逅,兩個年紀相仿的年輕人沒有對話,眼神的交流透露出一種特殊情感,大半年後,在2014年春節前,那個年輕人突然找到了黃青家,兩個人一起吃了頓飯,一起去公園散步,沒有太多的言語,甚至連明確的“感謝”都沒有,但他們的手卻緊緊握在了一起。

器官捐獻與移植本來就是一個傳遞愛的過程,它不是一個簡單的冷冰冰的體係。客觀而言,這個過程在我國還缺少暖暖的愛的感覺,這也是器官捐獻事業難以得到推進的一個重要原因。中國的器官捐獻與移植事業起步晚,製度與體係建設不成熟,麵臨的問題也不少,一個小紕漏對整個器官捐獻與移植的事業可能都是毀滅性打擊。兩害相權取其輕,在一些環節上采取“一刀切”的管理方式,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我真的希望中國的器官捐獻與移植可以早日在陽光下實現。

(本刊首席記者 楊 江)

《樓市新政:讓房地產“飛”多久?》

(2015年第14期)

稅少了,價漲了,中介費多了,買者增加支出。多收稅,價漲了,中介費又多了,買者同樣增加支出。

@京津老六

在3·30新政刺激下,一線城市和省會城市幾乎都是成交大增的消息,預計開發商會加快新盤入市的節奏,“金五月”是可期的。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樓市銷售持續回暖,建材的需求該何時啟動?

@半夜登頂

房地產火爆隻局限在一線城市,但一線城市房價就沒怎麼跌過。樓市新政會短暫催漲一二線房價,這是預料之中的。但三四線仍起不來,因為三四線大量過剩。奉勸大家地產股還是少碰為妙。

@Marco_徐曉峰

現在樓市股市都很火,有大錢就去買房,有小錢就去炒股,啥都沒有就隻能老老實實上班賺錢了。

@懶闕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