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茶寮

作者:

Gzyikang問:

1、隱身戰機的外形有什麼特征?材料有什麼特性?

答:首先我們要知道隱身飛機主要針對雷達、紅外、光學、聲學等方麵的探測裝置采取措施。其中以對雷達電磁波反射最重要,其次是紅外特征。控製和減小飛機雷達反射截麵積是最主要的隱身技術,因為雷達作用距離與目標雷達截麵積四次方根成比例。為減小雷達反射截麵積主要采用隱身外形與結構設計及使用吸波材料。設計飛機外形,使其散射入射電磁波能量盡可能減少回波,如翼身、座艙機身融合體,機翼與尾翼前、後緣平行,傾斜垂尾,埋藏進氣道、發動機,尾噴管置於機體上部,取消一切外掛,將武器置於機體內艙等結構措施。材料上采用吸波材料、透波和屏蔽結構材料和塗層,如大量采用複合材料並布置在合理位置有利於隱身功能。對紅外特征隱身措施有選用紅外特征弱的渦扇發動機,尾噴管處采用遮擋結構,將冷空氣與發動機排氣混合降低排氣溫度,采用隔熱設計降低發動機附近飛機表麵溫度等。

2、什麼是開式轉子發動機?

答:開式轉子發動機(Open Rotor Engine)是一種由20世紀70年代的無外涵道風扇發動機或者稱作槳扇發動機發展而來的較為新型的航空發動機。

該型發動機問世之初就體現出了燃油效率高的優點(比常規發動機高25%以上)。1980年,美國GE公司對開式轉子技術進行了名為GE36無外涵道風扇發動機的首次試驗。在1989年,普惠公司與艾利遜公司在MD-80試驗平台上對開式轉子發動機進行了飛行試驗。

開式轉子發動機與渦輪風扇發動機在外觀上的最大區別就是前者擁有類似螺旋槳發動機槳葉的槳扇。這些槳扇提高了開式轉子發動機的燃油效率,但是同時也給該型發動機帶來了兩個先天的缺陷:一是外露的槳葉使得發動機的噪聲較大,二是大槳葉使發動機的外徑要遠大於常規的渦輪風扇發動機。目前該發動機的布局多采用尾部高置吊艙的方式,不便於維護與修理,同時也給機體一體化提出了挑戰。因此該型發動機曾沉寂了較長時間。

隨著燃油價格的提高和人們對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視,開式轉子發動機以其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重新得到了人們的重視。GE和NASA已經重啟了開式轉子的風洞試驗。CFM公司、羅羅公司以及普惠公司也均有各自的深入研究。開式轉子發動機有望成為下一代窄體客機的後繼動力。

wangzenghui2009問:

1、DSI進氣道與CARET進氣道相比,誰的隱身性能更好?誰的進氣效果更好?

答:Caret一詞取自高超聲速乘波體的尖脊翼(Caret Wing)概念。早在1967年就已有人提出將這一理念應用在進氣道的設計上。但是由於其幾何結構的特殊性,而一直被認作僅適用於導彈、火箭等飛行器。作為飛機上的應用,Caret進氣道首先在F/A-18E/F戰鬥機上出現,並於1995年進行了首次飛行試驗。傳統超聲速進氣道有一個壓縮斜板,而Caret進氣道由兩個具有約束關係的後掠尖楔構成。進氣口有較大的後掠角和一定的斜錯角,有助於改善飛機在大攻角和大偏航角情況下的進氣性能,並可以減小雷達散射麵積。在高亞聲速和跨聲速時有較好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