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荀彧PK郭嘉(1 / 2)

當郭嘉去世之後,曹操非常悲痛,親自到郭嘉府中吊孝,並公開表態:“平定天下,(郭嘉)謀功為高。”對郭嘉的死,即便是生性狡詐的曹操也不禁悲歎“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讓我想起當年孔子悲歎顏回之死,“天喪予,天喪予!”曹操曾經向荀攸等人表示,荀攸等人都和自己年紀相仿,唯有郭嘉年紀最小,本來是希望把後事托付給郭嘉,沒想到白發人送黑發人,三十八歲的郭嘉竟然走在五十三歲的曹操之前。曹操對於郭嘉的感情,既有君主對臣子的愛惜之情,更有知音辭世的悲慟之情。

不過,曹操曾經寫過兩封信給荀彧,向荀彧稱讚郭嘉,就並非僅僅是真情流露了,還有著別的深刻涵義。

無論是在當時的人們看來,還是在後世史家看來,郭嘉和荀彧之間功勞誰大誰小,沒有可比性。像一代梟雄司馬懿評價荀彧“書傳遠事,吾自耳目所從聞見,逮百數十年間,賢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在建安十二年,平定袁紹之後,曹操平定諸位大臣功勳,也曾經認可:“忠正密謀,撫寧內外,文若是也。公達其次也。”荀彧在曹魏陣營,功勳第一,荀攸第二。而在陳壽的《三國誌》中,荀彧傳記列於第十,僅次於曹魏諸帝、董卓等諸侯,諸夏侯曹之後,是外姓功臣第一,且荀彧前後受封兩千戶。而郭嘉列於傳記第十四,距離荀彧,間隔了二十多位功臣,郭嘉在世時僅僅受封兩百戶。

那為何在郭嘉死後,曹操如此隆重的讚許郭嘉,給予郭嘉很多本來不具有的榮耀呢?我看,根本的目的,是借郭嘉來打擊荀彧。

我們先看看曹操的信寫了什麼內容。

其一:郭奉孝年不滿四十,相與周旋十一年,阻險艱難,皆共罹之。又以其通達,見世事無所凝滯,欲以後事屬之,何意卒爾失之,悲痛傷心。今表增其子滿千戶,然何益亡者,追念之感深。且奉孝乃知孤者也;天下人相知者少,又以此痛惜。奈何奈何!

其二:與彧書曰:“追惜奉孝,不能去心。其人見時事兵事,過絕於人。又人多畏病,南方有疫,常言‘吾往南方,則不生還’。然與共論計,雲當先定荊。此為不但見計之忠厚,必欲立功分,棄命定。事人心乃爾,何得使人忘之!

對於這兩封信,我們抓住三點。其一,時間。207年郭嘉病逝,212年荀彧病逝。兩封信的時間當在這五年之間。其二,大事。208年曹操用荀彧計南征荊州成功,但在伐吳時,孫劉聯軍在赤壁大敗曹操。211年破馬超韓遂聯軍。212年曹操南征孫權,荀彧病逝。

而最主要的是第三點,我們看看曹操在寫給荀彧的信中,稱讚了郭嘉的什麼優點。而那些郭嘉的優點,荀彧有沒有,如果沒有,那荀彧又是如何?

在曹操列舉郭嘉的優點中,二十七歲追隨曹操,前後十一年,這一點和荀彧非常相似。不過二十九歲的荀彧早在曹操擔任東郡太守、奮武將軍的時候,就追隨曹操,是曹營謀士中最早跟隨的一位。而郭嘉則是曹操在兗州站定腳跟之後,由荀彧推薦給曹操的。講資格,荀彧是前輩。

至於智慧謀略,同赴患難,郭嘉更是無法和荀彧相比。荀彧一生最重要的功勞有三個。其一、安定兗州,建立根據地。曹操在反董卓行動中老本打光,之後立足兗州重新振作。而幫助曹操經營兗州,使得曹操數次大敗依然有棲身之地的正是荀彧。其二,當官渡之戰前,曹操和袁紹兩軍對壘,曹操軍糧將近,全軍上下包括曹操自己都想著退兵,此時荀彧力排眾議,主張和袁紹奮力一戰,而自己將保證最好糧草供應,讓曹操沒有後顧之後。荀彧的這封信,讓曹操改變了退兵的決策,最終在官渡擊潰袁紹主力。其二,在官渡之戰勝利之後,全軍上下包括曹操自己都覺得曹軍已經到了強弩之末,現在大勝,見好就收,想回軍整頓。可荀彧再一次提出與眾不同的主張,建議窮追猛打,我軍疲憊,袁紹更甚。一旦讓袁紹有時間重新整頓,曹軍官渡之戰優勢將化為烏有。曹操采納,結果徹底消滅了袁紹勢力。當然,在曹操在平定豫州、徐州之時,在曹操東征西討之時,荀彧同樣做出了許多了不起的決策。可以這樣說,沒有荀彧,就不可能有曹操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