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秀麗給侄子撥通手機,不錯,侄子馬上就接通了。一番客氣話之後,耿秀麗把梁欣兩口子想開水廠的事說了一遍,然後問這位身居開發區一把手的侄子,可行性如何。
耿海洋倒也沒客氣:“按說上個水廠前景應該不錯,但關鍵是銷路問題。這個事最好慎重一些,考慮得全麵一些。當然,要建在開發區,我肯定會全力幫忙的。在幹之前,還是讓兄弟媳婦把市場考察好,別太盲目了。”
耿秀麗沒聽出侄子對建水廠的建議,是肯定還是否定。老梁說:“唉,這樣的大事,人家怎麼好意思給咱拿主意。頂多是提醒一下。就看梁欣他倆的造化了,什麼他倆折騰夠了,咱倆攢的那點家底也就全搭進去了。還是那句話,不折騰不富,不折騰不窮。”
吳美的水廠還是要建設了。由表哥協調,從開發區東部的小郎山腳下租了一處廢棄的小學當廠房,購買設備,打深水井,等等,前後投資了八十多萬。當然,老梁用自己的沿街樓抵押貸出了五十萬,吳美的弟弟吳德財也投資十萬,算是入股,加上自己手裏的錢,水廠總算能夠生產了。吳美特地找了一位當地的大仙,給桶裝水起了個名字,很響亮,養生之源。水廠開業的那天,老梁當然得到場,作為梅縣開發區的招商引資項目,開發區管委會主任耿海洋到場剪彩。因為有耿主任的臉麵,那天到場的政要人物不少,就連街道辦中學的教務處副主任劉大軍也到場了。
吳美很高興,既然劉大軍來了,那街道辦中學的桶裝水就得改成養生之源的。看在耿海洋的麵上,劉大軍當即答應。
吳美是廠長兼財務,梁欣負責銷售,吳美的弟弟吳德財負責開拓市場,水廠幹活的工人除了水廠附近村裏的農村,還有幾位是吳美娘家村裏的鄰居。
水廠的生產很簡單,把水從井裏抽上來,有設備自動灌裝,裝上車就可以往外送。因為水廠有吳德財的股份,吳經理跑市場也很辛苦,很快“養生之源”桶裝水就占領了不小的市場份額,從最初的每天銷售五十餘桶,不到兩個月竟然猛增到每天銷售四百餘桶。
吳德財很高興,對姐姐說:“姐,你那表哥的名字真好使,現在開發區一多半的企業都購買了咱的水票,再加縣裏的代銷點,銷量很好。咱們再努力一個月,一天增加兩百桶沒問題。”
吳美也很高興:“前幾天表哥給我打電話了,一再囑咐我注意水的質量。因為咱們現在的用戶主要是開發區企業和政府機關,水價高低他們不在乎,但水的質量一定是有保證。另外,表哥還給聯係電視台的記者,讓他們過來給咱作個專訪,算是做個廣告。所以,電視新聞播出之後,你馬上再去做市場。”
看著水廠產銷兩旺,梁欣自然也高興:“嘁,沒想到現在的人們就是怪,放著自來水不喝,非要買水喝。美,現在咱們這些送水的有些忙不過來,是不是再找兩輛三輪摩托車加大送水量?”
吳德財馬上說:“正好,俺一個本家二叔在家沒事,早就說過來幫忙我沒同意。他正好有一輛三輪摩托車,現在鎮上跑黑的,也掙不了幾個錢,不如叫他來幫忙吧,自家人好說話。”
吳美非常同意,因為如今的吳美可是村裏的富人、能人,一回到她娘家,人們的眼光既羨慕又嫉妒,而吳美也很有成就感。既然二叔想來幹,她當然沒意見,畢竟致富不忘村裏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