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1 / 2)

【楔子】沒落才女絕處逢生|悲苦命運婆孫輪回

話說某朝某代,在遠離京城的南康郡的一個小鎮上,有一個張姓的人家,張老兒膝下有子三人,守著幾十畝田地的祖業生活,家道還算殷實,父慈子孝、兄弟和睦,其樂融融。

張老兒眼見老大老二都可下田耕作幫忙生計,惟有老三自幼身體羸弱,便拿了主意,延師教習,指望老三可以為家裏博得些許功名,光耀門楣,鯉魚跳龍門。

張三郎雖然手無縛雞之力,腦子倒也聰明,但凡夫子教授的課業,他總能過目不忘、舉一反三。

張老兒心中甚是歡喜,對老三也就更加寵愛,家中有好吃的好穿的,總要先給老三用過才輪到他的兩個兄長,甚至在三兄弟的親事上,也是先給老三定親,才給老大老二各聘了房媳婦。

想也知道,張大郎二郎的媳婦都是市井小戶人家出身,大字不識一個,粗粗會點針黹稼穡,而三郎那房媳婦就不一樣了,是京兆書香門第出身,雖然早已家道中落,卻也是自幼飽讀詩書,加上長相秀氣,舉止端莊,張家二老對著三娘是讚不絕口。大娘二娘雖心有芥蒂,出於畏懼公婆,也都不敢放肆。一大家子過得也算是和諧美滿。

幾年光陰過去,張家大房二房各添了幾個小子,三房也養了一個閨女,因二老特別疼愛,在張家顯得格外金貴,故喚作金娘。

金娘八歲那年,張三郎決定赴京趕考,三娘含淚送走夫郎,從此在家悉心教養女兒,翹首期盼夫君榮歸。誰知,三郎這一去一年多,竟然杳無音訊,期間,張家二老相繼過世,三娘失去可以依靠的長輩,,在兄嫂眼色中忍耐度日,因二老生前沒有分家的意願,此時三娘隻能聽命家中掌舵的大房二房夫妻。

轉眼金娘已經十二歲,這年地方大旱,顆粒無收,大房二房分家不均,竟合計著將三娘母女趕出了家門。

可憐張家三娘一柔弱婦人帶著幼女,投訴無門,思前想後惟有帶女兒回遙遠的娘家投靠遠房親戚這一條路可走。她母女二人被趕出張家時兄嫂根本不讓收拾行李,此時已是身無長物,連回娘家的盤纏都沒有了,三娘隻好帶著小金娘一路乞討北上。

母女二人乞討到東陽郡時三娘已是貧病交加,身心交瘁,在金華城隍廟門口一頭栽倒在地,從此再也爬不起來。

張家三娘臨終望著小女兒,心中萬分悲痛,惟有對天嚎泣:“我本一鄉間小婦人,貧賤之命死不足惜,然客死異鄉心有不甘,天若憐我,請給膝下小女一條生路。”說完便斷了氣,雙眼還是小金娘為之合上的。

小金娘從小隨父母研讀詩書,是個聰慧可人的姑娘,此時毅然撕下裙擺,碳書“賣身葬母”,街頭求助。

且說東陽郡有一殷實人家,開著間小雜貨鋪,當家的是主母黃習氏。這日黃習氏攜著銀錢外出補貨,經過城隍廟時遇見小金娘賣身葬母,想到自己也是孤兒寡母過日,不覺動了惻隱之心,停下腳步盤問了幾句,更加發現小金娘談吐不凡,清秀伶俐,遂下了決心買下小金娘,給自己的獨生兒子黃十一作童養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