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玉秀雖然是武人出身,不善心計,但是能夠打下中楚江山,並力挽狂瀾、重整亂世,勵精圖治將中楚帝國一步一步打造成為中原萬裏疆土上前所未有的一個盛世王朝,這樣的功績,也足以證明司馬玉秀絕非是一個庸庸碌碌之輩。
蕭南笙幫他找到了解開疑問的那把鑰匙,而他也終能親手將亂麻也似的重重懸疑一一解開:
楚國王親貴胄與一應重臣之中,大多在“帝都之亂”中死難,司馬玉秀率軍趕回帝都平定動亂之後,幾乎將整個楚都資陽掘地三尺,找到了自李玉以下幾乎所有他心中掛念之人的屍首,唯一缺失的,便隻有兩人:一個是禦史中丞李淮安,一個便是太子李琮。
李淮安從宮城城牆上跳入護城河中,然而生不見人,死不見屍,從此便如同人間蒸發了一般,關於他的傳言少說也有幾十種,但是無論如何說道,世人還是更願意相信以“百計書生”的本事,斷然不會就這麼溺亡。
而若李淮安真的沒有死,他會去往何處?
司馬玉秀心中早已了然,更何況還有蕭南笙所查證的陳綺一事佐證,所有的跡象都指向了一個方向——南蠻。
李琮身為楚王與蠻族教母的孩子,在父親遭難亡故之後,最有可能去的地方便是南蠻,而李淮安為了李琮,也定然會想盡千方百計去南蠻與其彙合。
且不論中間的細節究竟如何,但是這些時日來,非但兵部來報南疆被蠻族一路勢如破竹打到了銅丘,而李開溯家中三子李源一,從南疆生還,更是聲稱遇到了蠻族神廟中的女子,並將那首詩作帶來回來……
司馬玉秀身居帝王之位,自然曉得這世間的一切偶然都是必然的結果,南蠻這次北犯,斷然沒有表麵上看著那麼簡單。
隻是,若這場戰爭真的與李淮安與李琮有關,那自己,該如何應對呢?
司馬玉秀沉默了,在位十一年,他早已為中楚帝國嘔心瀝血,曾經叱姹風雲的一代名將,竟然放棄了他最為春風得意的戰場,轉而在廟堂之中耗盡了心神。
登上帝位之時,便有人說自己是“竊國者”。
但是自己真的是麼?
司馬玉秀捫心自問,卻給不了自己一個答案。
他不能否認,因為這天下本該姓李,即使李玉身亡,但他卻明知李琮還可能活在人間,然而十餘年來卻從未著人去尋找太子的下落。
他也不能承認,因為這天下本已在“帝都之亂”中毀了,若非他司馬玉秀以一人之力力挽大廈於傾覆,恐怕世人要遭受的離亂苦難要遠甚於自己當年統一天下所造成的戰禍,他救了天下,又讓天下在他手中煥發新生,卻要僅僅因為這個天下不再姓李,便要擔上“竊國”的罪名?
李淮安啊李淮安,你所想的那個“天下一統,生民自由”的國都,從來便如少年人的夢想,隻存在於虛幻之中。
如今的中楚帝國,軍人仍然是軍人,農夫仍然是農夫,工匠仍然是工匠,貴族仍然是貴族,人與人之間,依舊有你最為不齒的階級與束縛,但是,這個國家至少是穩定的,而且再沒有人挨餓受凍,甚至百姓的日子也過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