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時乖運蹇03(1 / 2)

李源一聽了,心中突然狂跳不止,自己雖知道水軍與陸軍之間多少有些嫌隙,但卻也隻以為這不過是兩軍將士們之間相互攀比軍功的私下裏事情,說到底,中楚以武開國,軍中將士向來極為重視武功,何況白逢遠與李開溯兩位麾下,都可以算得上是中楚帝國最為精銳的部隊,彼此之間角力,倒也未嚐就是一件壞事情。

不過照方堃這般說,看來兩軍之間的矛盾,恐怕已經不是李源一往日所想的那麼簡單,更有可能是,李源一的父親、水郡督統李開溯,與陸軍督統白逢遠,這兩位跟隨司馬玉秀打天下的左膀右臂,之間的矛盾早成為了公開的秘密,以至於楚帝司馬玉秀知道白逢遠陣亡之事後,要去慎重權衡出一位能夠力挽狂瀾之人。

在南疆,除了自己取道的沅江一線,其他大部分版圖都是陸地,所以往南的軍隊,必然不可能是李開溯的水軍,那在陸軍之中,由誰去做此大事,就等於讓誰去接陸軍督統的班,往後了說,便是由誰去與李開溯角力,以保持軍中的平衡,這個人選,當真是馬虎不得。

李源一從小自大,隻知道兵法韜略、行軍打仗,全然不曾涉及到政事,但經方堃這麼一點撥,他突然覺得,或許自己心中以為強盛如斯的中楚帝國,在內部也並非那麼鐵板一塊,軍人治國,對外雖然保持著絕對的威懾力,但是,軍人一旦坐大,對那個坐在九五之尊位置上的人來說,也未嚐就是一件能夠安心的事情。

十年之前的“帝都之變”,就是因為一批並不在朝廷控製之下的武裝所掀起的,一把大火將一個王朝燒得片甲不留,多少賢臣良將、風流名士在這樣一場血洗的變故之中,不明不白地便成為孤魂野鬼。

甚至當今楚帝司馬玉秀的至交好友,前朝楚王李玉與幾乎全部的李氏宗親,也都在“帝都之變”中殞命,此外還有與司馬玉秀號稱“一文一武,楚國雙壁”的“百計書生”李淮安,也在大火中跳下城門墜入湍流之中,想來也是不保。

這樣血淋淋的教訓,以司馬玉秀的謹慎為人,不可能不作為警鍾長鳴在耳邊,雖然他是中楚軍神,中楚國的武人也地位極高,但這並不妨礙他登上帝王之位後,使出必要的權術來製約軍中宿將,尋求平衡與安穩。

事實上,古往今來,若幹個王朝並不乏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慘劇,司馬玉秀僅做如此這般,已經是讓麾下的一眾武將感激了。

李源一心中雖是洶湧澎湃,但在方堃的麵前,卻不想表現得因為此事或與父親李開溯相關,自己便要亂了分寸,隻是抱拳施了一禮,沉聲道:“如此,便謝過侍郎大人的提醒了,隻是,權謀歸權謀,國是歸國是,前線將士浴血沙場,多少忠魂大仇待報,還請侍郎大人能夠掛記在心上。”

“這個自然,”方堃笑道,“我知道你心中著急,但我也敢打包票,陛下與裏頭那位尚書大人,是真的比你更著急,隻是此事還不宜過分聲張,中楚軍隊從未有過此等大敗,若事情貿然傳了出去,恐怕不僅西邊沙棘、東邊鮫人會有什麼動作,咱們中楚境內,也未必就如表麵上的這般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