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白逢遠傳03(外傳21)(1 / 2)

白逢遠心裏知道,自己布置三路軍馬,再度出征越國,絕不是孤注一擲式的冒險,反而是勝算最大的一著妙招。

旁人隻知道楚軍新敗,主帥離開,而越軍新勝,又收複失地,士氣此消彼長之下,楚軍應當暫且避開越軍的鋒芒,先固守領地,待作喘息之後重振旗鼓,再作圖謀。

但是,這樣的想法,楚軍自己有,越軍當然也會有。

白逢遠是一個行事小心的人,所以他能小心到時刻去猜自己的對手在想一些什麼:早先司馬玉秀親率大軍一路東進,打得越軍丟盔卸甲,越王更是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直到讓出半數國土,龜縮進國都銅丘閉門不出,若非是太子姒無疆橫空出世,用焦土戰術拖垮了楚軍的後勤供給,或許越國已經亡了。

但正因為逼退了聲名赫赫的司馬玉秀及其麾下楚軍,太子姒無疆在越國國內的聲望一夜之間達到了頂峰,作為未來的國軍,當下的三軍統帥,有這樣千載難逢的機遇去樹立自己的威望,莫說姒無疆本就是個野心不小的人,就連白逢遠自己捫心自問,若是身處對方的位置,恐怕也會希望盡可能地去擴大戰果,為自己攢足今後的政治資本。

再加之巧在這個時候,秦晉聯軍在楚國北境出兵,將越人最為忌憚的司馬玉秀調離了南境,姒無疆若再不有所動作,恐怕這樣的一個對手,當初也沒有那般的本事能在越王連敗之後力挽狂瀾,就越國的一支支潰軍重新擰成一條鋼筋鐵鎖來。

姒無疆想戰,那他白逢遠自當願意奉陪到底。

因為銅丘乃是中原有名的堅城,越軍尚有十餘萬眾,若真的堅守城池不出,憑其國都裏的倉廩儲備,支撐個一年半載問題應當不大,楚國既然誌在天下,便斷然不能在小小的越國身上耗費如此多的時間。

以攻代守,以弱擊強,誘敵出城,尋求野戰。

這便是白逢遠心裏所打的主意。

銅丘城內雖然暫時糧草無憂,但是若南部糧道斷絕,非但會有損城中守軍的士氣,也會反過來為楚軍所用,所以唐煜的那一萬楚軍,將是引誘姒無疆出城的誘餌。

而一旦越軍主力出城,唐煜隻需紮緊籬笆,死戰不退,白逢遠就能率五萬主力對越軍實現南北包夾,若此戰得勝,越軍便隻剩下兩條出路,一是仍舊回到銅丘,固守不出,隻是此時兵力損耗,銅丘未必還能如同鐵板一塊;二則是轉向往北,迂回向楚境,攻擊楚軍的大本營,姒無疆如果真是一個有膽魄的人,當會選擇這條圍魏救趙的路子。

但是,莫忘了北邊還有白逢遠老早就布置好的樊猛一軍,雖然到時的越軍很有可能被逼得狗急跳牆,爆發出強大的戰力,但是樊猛也斷然不是一個吃素的,以逸待勞之下,隻要扛過姒無疆的三板斧,越軍的士氣必然降到低穀,更別提這個時候,或許白逢遠早已趁銅丘空虛,強攻拿下越國的國都。

爾後,便隻要等著司馬玉秀解決完北境的事情,來南部大營犒賞三軍便可了。

白逢遠對自己的計劃信心十足,隻因他戎馬二十年,知道三軍可以奪帥,但惟不可以奪誌,姒無疆亟需一場場的勝利,來重振越軍的威風,但他越這麼想,就會在白逢遠為他挖好的陷阱中越陷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