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見那具屍體如同一個人形的沙包一般,瞬間就被甩了出去,重重地砸向前方的幾名蠻兵,一時間又是人仰馬翻;緊接著而來的便是樊猛的那柄長槊,簡直是一條咆哮著的出海蛟龍一般,龍首一探,龍身一甩,往那擋在樊猛馬前十餘名蠻子的胸口這麼狠狠地一撞,登時把眾蠻兵的胸骨齊齊震斷。十幾個蠻兵齊齊發出一聲“噗嗤”,已是口裏噴出了一陣陣血霧來,明眼人一看,便已知心肝脾肺都應經被這驚天動地的一擊給震碎,定然是不活了。
樊猛這一個衝陣,但憑一人之力,愣是把蠻軍的萬人大軍的衝鋒殺得為之一頓,而此消彼長之下,楚軍在後麵看得大聲喝彩,齊齊發出一聲怒吼,竟然是士氣大振,一時間三步並作兩步往前狂奔,隻恨不得生出翅膀來快快飛到主將樊猛的身邊,隨他一起殺個痛快。
而此時,兩翼的兩名副將也已經帶領人馬繞到了蠻軍的兩側,開始大聲喝令眾軍不計代價地將蠻軍往中間去擠壓。
這是中楚軍隊標準的以少打多、以弱打強的戰法,為的就是利用有限的兵力,盡可能地展開接敵的麵積,同時將敵人的迎擊麵積盡可能地壓縮,讓敵軍更多的兵力被不斷收緊的陣型堵在中間,從而在外圍形成兩軍兵力上的對等,甚至產生局部的優勢。
或許是蠻軍太急於將這支中楚的哀兵一舉擊潰,沒有想到楚軍被複仇的烈焰點燃之後,竟然還能爆發出如此強大的戰鬥力,總而言之,樊猛的戰術迅速地生效了。
被正前方與左右兩側共計三麵楚軍夾擊的蠻子,發現自己在人數上的優勢正漸漸地流失,反而,衝在最前麵的蠻兵開始不斷地陷入數麵受敵的危險境地,隨著最先一批蠻兵被楚軍的合圍絞殺之後,傷亡開始在蠻軍陣中擴大開來。
楚軍將士們一看蠻軍一時吃緊,哪裏會放過這趁熱打鐵的機會,更加卯足了氣力,以百人陣為單位,開始如海嘯一般向蠻軍發起一浪又一浪的攻勢。
銅丘軍無愧於中楚南境第一強軍的威名,即使是在這般困難的情況下,大小將官卻也臨危不亂、指揮有度,兵士們更是人人奮勇爭先,仿佛都擔心隻要慢上一步,便會錯失為戰友們報仇的機會。
樊猛的親兵此時也都已經蜂擁趕到了樊猛的身邊,與樊猛在蠻軍陣中橫衝直撞,刮起了一陣血與肉的旋風,大肆地收割著蠻兵的肢體與頭顱。
樊猛的臉上漸漸露出了笑意,他快速地瞟了幾眼戰場上的形勢,心中大致估摸著楚軍的這一次接敵,起碼對蠻軍造成了千人以上的殺傷。他心道,若是能將這股氣勢保持下去,莫說能夠殺出一條生路,甚至能反過來將這支蠻軍擊敗也並非不可能。
雖然哪怕讓這些蠻子死上一百次一千次,也不足以平息樊猛心中的悲痛,但是眼下,沒多看到一個蠻兵死在自己的麵前,那絕望的眼神與扭曲的麵部肌肉,都讓樊猛覺得能為葫蘆穀中的楚軍英靈多帶去一分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