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鐵師南下02(2 / 2)

而一左一右緊隨著白逢遠的,則是白烽與樊猛二人。

左邊白烽與其父一樣,亦是跨一匹白色戰馬,鐵衣烏黑,白袍繡錦,一手握住馬韁,一手提一柄形似“潑風”的闊刀,在長度上甚至還有過之,足見其武技與其父白逢遠皆是一個路數;

而右邊的樊猛,卻是騎一匹黑色寶駿,隻見其人卻與名字不大相符,端的是素麵淨須,相貌堂堂,竟有些文人雅士的模樣,不過手中的兵器卻毫不馬虎,卻是一杆長槊,僅槊身便逾丈許,前端更還有幾近兩尺的鋒刃,隻見寒光一閃,當真是吹毛可斷的利器,這樣的兵器在中楚軍中並不多見,可知樊猛實在是一個一等一的縱馬衝陣的悍將。

再往後,還足有二三十餘名大小將校跟在三人後頭,一個個精神抖擻、神氣非凡,手中所持刀劍槍矛弓矢斧鉞各般兵器,看身手幾乎人人都是一兩門兵器的行家好手。這些人都是久隨白逢遠的軍將,個個都有以一敵百之勇,足見白逢遠這支楚軍的戰力之盛。

再而後,兩萬人馬,旌旗招展,披堅執銳,從城門始,連綿數裏不絕,猶如一條蜿蜒巨蟒,直撲中楚南境,殺氣騰騰,令人膽寒。

若要細看,隊伍當中更有千餘人的馬軍,在中楚已是難能可貴的配置,但見一匹匹高頭大馬,神駿無比,清一色都是從中楚西部的沙棘族那裏重金換來;馬上的騎士,甲衣相較步兵而言雖顯得單薄些,但手中所持長槍,一柄柄都長約七尺,槍頭俱是寒光一點,足見鋒利。這支輕騎,乃是白逢遠向司馬玉秀討要重金的打造的槍騎,雖不是銅丘主力,但貴在其機動性與衝擊力,卻是白逢遠專為野戰時側翼掩殺而準備的一柄利刃。

而其餘步卒,刀堅盾厚,槍矛林立,這般的威儀,卻走起來步履劃一,除了往來將校與傳令輕騎的呼聲之外,兩萬人的隊伍竟然無一人多發一聲,與動輒亂哄哄如鳥獸一般的蠻軍相比,何止天壤之別。

銅丘許久沒有這般動員,白逢遠隻道世道太平了許久,縱使是自己練軍一日不曾懈怠,但卻也不想此番一動竟有這般的陣勢,當真是意氣風發,又有了年輕時隨司馬玉秀縱橫鐵蹄,踏遍天下的豪氣來。莫說白烽早已是心潮澎湃,隻差沒在出征前便向父親討要起慶功酒來;就連白逢遠自己,也對此戰有了八九成的把握。

銅丘地處中楚南部居中位置,昔年是越國的國都,號稱中原南部第一堅城,中楚統一中原後,將其作為拱衛南境的軍事重鎮,北連中楚腹地、可通過馳道直抵帝都,而往南則可相望南境千裏國土,與十一座邊城遙相呼應,坐鎮後方。從銅丘始,去向帝國南線諸城中最近的寧洱城也隻有約五百裏,白逢遠帥旗一指,第一站便是要將大軍開到寧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