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曆150年,秋。
楚都資陽的安定門,向來是客商雲集、貨物倒騰的迎來送往之處。
來自中楚帝國各地的奇珍異寶,亦或是贗品仿品都在此中轉,從城外運往城內;而城內的達官顯要,抑或是稍有餘錢的普通百姓,也往往喜歡在貨物被整理運輸到城內的集市中販售之前,先到安定門來走走看看,為的就是用更實惠的價錢來淘到更稱心如意的商品。
不過,在安定門的雲商走販,或者商鋪買手,甚至是負責中轉運輸的“擔擔”們,可並非都是省油的燈,大多數人都是在如海如潮良莠不一的貨物中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
更別提在這裏還時常能看到來自中楚帝國以西的沙棘族人,高瘦的身子、頎長的四肢,穿一身黃袍,套一頂黃帽,麵部的表情始終遮擋在冒沿的陰影之下,讓人與其做買賣的時候總看不清楚他們的神情反應,而往往在這神神秘秘之間,討價還價的主動權也就落在了這些沙棘族人的手上了。
盡管魚龍混雜至如此,安定門的魅力卻絲毫不減,隻因為在資陽城中的集市,雖然也是貨物琳琅,但商鋪與店主大多都明碼標價、說一不二,而安定門這種大賣場也似的淘貨市場,雖有失規範,卻也在黑白遊離之間,讓一件叫價上千錢的物事,往往能砍價砍去個八九成,給了人們許多買賣中的樂趣。隻不過,買到的東西到底是真是假、劃算與否,那可就全屏買主的眼力勁兒與嘴皮子功夫了。
這日裏,陽光明媚,萬裏無雲,正是秋高氣爽的日子,商販們在安定門外放聲吆喝著,一個個相互比起嗓門來,似乎在這種毫無規矩章法的大賣場裏頭,唯一能招攬客人的法寶,便是自己的嗓門了。
然而,這是中楚國的商人們慣用的伎倆,在沙棘族的商隊看來,這種非要依靠嗓門大才能販售出去的貨物,是不值得聰明的買主去光顧的——所有人都知道,沙棘族人從不賣假貨,無論是駱駝駿馬,抑或是製作精良而且外貌也甚是考究的西域刀具,在中楚任何一處地方都是搶手的貨物,更別提沙棘族人偶爾才會拿出來賣的馬奶與奶酒等私藏,價格雖然就連平民也消費得起,但卻是可遇不可求的好貨色。
這日裏,正是陽光明媚、萬裏無雲的日子;秋高氣爽時節,雲商走販們趕路時不冷不熱,最是舒服,大型的商隊也能借助馬力一日行出二三百裏,正是最適合做生意的時候。沙棘族人的這支商隊約有三十人不到,風塵仆仆趕到了安定門外,連休息都顧不上,便三三兩兩跳下駝車,開始搬運拖車上琳琅的貨物下來,然後規規矩矩、整整齊齊地擺放於地上,隻等人們看到他們便一擁而上來搶購。
沙棘族人的貨物往往不需要進城就能販售完,一來是人們都知道他們的貨品貨真價實,二來沙棘族人也不願意進城,進城不僅要與官家頗費上一番周折去租賃市集的商鋪,而且還要多出不少進進出出的通行費與稅費,實在是麻煩得很。
人們很快就看到了沙棘族商隊在出售各種寶貝了,紛紛放下手中把玩的物事,片刻就將沙棘人的四周圍了個裏三圈外三圈,幾乎是水泄不通。
這些沙棘族人也都是常年跑商的行家裏手,一看買主光顧,便一個個開始兜售起各自攤鋪麵前的商品來。沙棘族人做生意,向來圖的是個爽快,若是雙方談得攏,莫說攤上的貨品,就連商隊的馬匹與駱駝,甚至是沙棘人自己身上的穿戴之物,隻要你能出得起價錢或者是能討足沙棘人的歡喜,也都能賣與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