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各懷鬼胎(1 / 2)

陶侃麵色一沉,冷然道:“謝大人,你要想清楚,樹欲靜而風不止,桓溫可是一直把你當成眼中釘肉中刺,必要除去而後快。即便安石你明哲保身,就自信一定能躲過政敵的明槍暗箭嗎?”

謝安笑道:“太尉大人,在下才疏學淺,實在無力擔當您托付於我的重任,在下恐怕要讓老大人失望了。”

陶侃斜睨了對方一眼,正色道:“庾亮自知失勢,已經上書請辭宰相之職,不日就會批準。老夫已經奏請皇太後,聖上,決定由謝大人你來接替這個朝中第一重臣的職位。”

謝安搖頭苦笑道:“在下既無宰相之才,也無宰相之量。太尉大人的推薦提攜之恩,在下心領,但此事卻萬萬不能,以免落個屍位素餐,導致將來龜玉毀櫝的後果。”

陶侃臉色鐵青:“謝大人,你的胃口還真是大啊。也罷,區區一個掛名的丞相,的確滿足不了閣下。這樣吧,荊州兵在平滅叛匪之後,需要調遣一部分人手負擔江北防務。張華、呂嶽都是老夫得力的部將,由他們來駐屯壽春,彭城等地,而謝玄那孩兒秉性忠直,深謀遠慮,是可塑之才。老夫會舉薦他擔任建武將軍,北府軍大總管,由他節製江北的荊州兵。另外還會推薦閣下的兄弟謝石出任徐州和淮南的屯田使,把江北作為北府軍的駐地,糧食,軍餉和後備兵均可自行打理。這樣的開價,謝大人覺得如何?”

“保家衛國,驅除敵虜,本就是我謝家的本份。”謝安站起施禮,誠懇道:“在下不會用此來進行交易,謝玄和謝石帶北府軍出防江北,是他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對於太尉大人的安排,我等則責無旁貸,必將盡忠保國,死而後已。”

陶侃送了口氣,說道:“好,安石答允了老夫的要求,令我心中石頭落地,老夫即便現在就死,也是無憾了。”

頓了頓,他又道:“桓溫在老夫死後會接替我的位置,出鎮荊州,你與他分庭抗禮。到時候他若相安無事,則一切太平,若要有任何圖謀不軌,你麾下的精兵強將也可輕而易舉地粉碎其謀逆舉動。隻是..老夫做了那麼多讓步,謝大人也該有所表示一下吧。”

謝安到:“太尉大人放心,安石會給您做個姿態,必不會辜負老大人期望。”

頓了頓,謝安又道:“啟稟太尉,安石現有一事,不知大人是否已經聽說。”

陶侃道:“是最近桓溫招攬了一群魏國使臣的事情吧,如果那些人心向大晉,願意棄暗投明報效朝廷,倒也是好事。但是,老夫聽說那群使臣的來曆不簡單,他們背後站著當年祖逖將軍組織的飛鳶尉。”

“太尉大人明鑒,此事並非傳聞,實乃千真萬確。”謝安一邊說著,一邊從懷中掏出一疊賬冊,“這些年,北魏國與我大晉互通往來,和朝中各界多有買賣受益。謝某早就留心此事,現已一一查明,這些生意大多由當年飛鳶尉的安插細作主持,而所得的金銀,也大多被其貪汙克扣了去。”

“哦?有這等事?”陶侃皺起了眉頭,“那飛鳶尉真可謂神通廣大,祖逖已經過逝多年,他們卻不回大晉述職,而是逗留敵國,隱姓埋名潛伏其間,其動機實在令人疑竇叢生。”

謝安道:“在下已將心中隱憂和大人講了,如何行事,請太尉定奪。”

陶侃陰下臉來,沉鬱道:“祖逖當年名為收複,實則是想背叛大晉,另起爐灶建獨立王國,此賊包藏禍心,異誌不小,幸虧此人死的及時,否則危害不敢想象。而祖約是他的同胞弟弟,那蘇峻也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戍邊大將,現在此二人都已造反作亂,不由得令人再次想起那些混跡於北方的飛鳶尉細作,不知他們在這當中起過什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