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君命不受(2 / 2)

“怎麼回事?”蘇逸驚詫道:“當初不是計劃好了嗎?水軍一旦發動,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撲向石頭城。那裏是官兵囤積糧草之所,我軍逼圍此地,可造成黑雲壓城之態,令京城震恐,朝廷膽寒,不敢在江麵上與我等爭鋒,然後再把咱們的陸軍陸續運往江南。可現在韓叔卻為何要率主力沿江東下,這不是完全背離了先前的安排嗎?”

蘇峻道:“我明白韓晃的意思,他覺得石頭城已經空置,目前不必急於攻占,所以僅派偏師沿江監視,而自己率大軍去尋找桓溫的部隊進行決戰。如此一來,不但可徹底擊垮朝廷主力,而後還能趁京城空虛順勢拿下,一箭雙雕,真是打的好算盤。問題是,人家會一廂情願讓你如願以償嗎?”

“父親。”蘇逸臉色愈發嚴峻,“原先的安排是咱們通過反複推敲得來的最可行的計劃,而韓叔卻在敵情尚不明朗的情況下貿然修改了先前決議,這是不是有些過於行險了?孩兒認為您應當趕緊飛鴿傳書於他,要其按原定方針行事。”

蘇峻卻搖了搖頭,默然道:“改不了了,箭鏃既然已經射出,怎可能收得回來?”

頓了頓,他又道:“歸根結底,這件事其實還得怪我。”

“怪您,這從何說起?”

“其實我應該用張健統兵出戰,而讓韓晃守衛曆陽。”蘇峻頹然地坐回凳子上,“為父原本想到是,張健審慎穩重,但曆練不足,因此將老家托付與他固守。韓晃驍勇,且精於水戰,故而令他帶兵出擊。現在看來,這實在是用人不當。我光注意到他們表麵上的能力,卻沒有考慮到隱藏在肚腸裏的花花心思。”

“韓晃從為父起兵那一刻就追隨於我,而張健卻是半路投奔來的。這些年我看張健精明強幹,且又年紀輕,是個可塑之才,因此對他照顧得多些,以為將來給你添一條臂膀。但此次出戰,我為了平衡諸人的情緒,又把水師交予韓晃指揮。這個愣頭青肯定在背後埋怨我喜新厭舊,對張健多有妒忌,現在好不容易得了這個機會,必定要刻意彰顯自己的能耐和優點,所以才會好大喜功,想要一口吞下多個目標,建立不世業績,同時也是在向我抗議示威。”

“爹,那咱們該怎麼辦?難道就看著韓叔和水軍一條路走向黑?”蘇逸急道。

“現在,為父隻企盼韓晃能依靠自己的經驗,最差也就是小敗後能安然而退,不要利令智昏導致大敗虧輸,最後搞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蘇峻麵色陰冷,喟然歎了口氣:“但我們不能僥幸,現在必須立刻趕回駐地曆陽,則一旦大敗,咱們父子還有個依仗可以安身立命。”

長江,江心洲河畔。鬥艦的敵樓又寬又大,分上下四層,比丁曉武所見的祖約的樓船還要高聳巍峨許多,也更加堅固。樓頂女牆處還設置著一根長長的、樣貌奇怪的拍竿,以牆根為支點,仿佛一根結實的扁擔,又像兩邊平衡的秤杆,兩端懸挑出去,各自懸吊著沉重的巨石,模樣倒十分滑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