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國際貨幣體係改革與人民幣國際化戰略選擇(1 / 2)

淺談國際貨幣體係改革與人民幣國際化戰略選擇

宏觀經濟

作者:白瑋煒

【摘要】回顧和研究布雷頓森林體係的起源和演變,國際貨幣體係在布雷頓森林體係之後,一直在繼續演化。然而,經濟的全球化程度不斷加深,世界上沒有一個國際和地區能夠置身事外,這就形成促進了國際貨幣體係的全球化、國際化合作。所以,中國若要加速人民幣國際化,就需要僅僅抓住現有國際貨幣體係可能重構這一契機。文章通過簡要分析國際貨幣體係可能的改革模式,淺談人民幣在國際化可以做的戰略選擇。

【關鍵詞】國際貨幣體係 改革人民幣國際化 戰略選擇

美國的新經濟思維研究所指數,現在的情況要執行理解布雷頓森林體係顯示是困難的,所以需要考慮現行的金融中心和金融體係,不得隨便改動。

現如今,國際貨幣體係改革的方向可能從建立健全完善全球性的金融支持結構、約束主要貨幣發行國家、妥善處理國際貨幣體係的過渡等三個主要方麵入手改革並會加強IMF的作用。

借助建立健全完善全球性的金融支持結構,來幫助某個地區挺過金融危機。可以看到的是,在整個洲間或者盟國家之間,采用以大國貨幣以及其他盟國的貨幣作為本地區的結算貨幣,在整個洲際和盟國的框架內進行管理調控,這不僅會拓展和鞏固區域經濟合作,還將再抑製金融動蕩上發揮巨大的作用。

約束主要貨幣發行國家,本質上可能抑製儲備貨幣國家濫發貨幣的衝動,均衡國際收支的失衡,平衡全球資源配置機製。但受製度變遷成本和路徑依賴的影響,國際貨幣體係改革很可能仍是在美元本位的基礎上對其主要貨幣發行國家施加一定約束機製。

我們看到際貨幣體係改革是個艱巨的、漫長的過程。在金融危機緩和之後,許多國家開始推動本幣互換,推動本幣的國際化,加強地區性金融和貨幣合作,以及采取其他一些“去美元化”的措施,隻是希望能有限度地降低對美元的過度依賴。這反映了國際儲備貨幣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反映了走向未來新國際貨幣體係的必要過渡。關於如何恰當的處理這種過渡,這裏筆者引用馬駿層的一句話,就是:“國際貨幣體係正走向三足鼎立,在過渡期間存在管理風險。三足鼎立的國際貨幣體係實際上是一種多元化的體係,是國際貨幣體係演化最有可能的一個前景。”

加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作用。隨著早期布雷頓森林體係再1970年崩潰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就將它的重點轉到了檢測金融貨幣政策,政策以及外幣彙兌上。1980年代到1990年代的金融危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再次思考並改善了它的監測機製和方法,它將借貸機製、借貸率進行了相應的改變,使之更加開放,並吸取了一些新的思想。從成員國獲得的資料的質量和及時性,對成員國國內金融係統的實力以及私人資本流入的持續性給予特別的注意。通過對即將發生的問題提出警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監督工作可以幫助預防危機的產生。當一個危機得到了防止,監督工作取得了成功時,未必能為人們所覺察,有許多這樣的事例,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出了警告並采取了行動,從而避免了一場危機。但是,有時因為提出了警告而未引起警覺,或因為問題沒有被事先覺察,監督工作也可能失敗。

未來人民幣地位必然會跟中國在全球中的經濟地位相適應,因此,對於人民幣國際化的戰略目標和途徑的選擇,還是要從周邊做起,還是要走持續發展道路,是在亞洲區域得到廣泛使用後再走向全球,是先強大自身再提高地位等等,各種選擇就顯得尤為重要。筆者看來,或許人民幣國際化戰略選擇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