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沒有消息就是(1 / 3)

16世紀初是個什麼樣的時代?

是從蒙昧走向文明,從黑暗邁向光明的時代

是用人類發自內心的激情取代壓抑本性的時代。

這是出現了被後世稱為文藝複興時代三傑的時代。

是地理大發現,和人們開始真正了解這個世界是什麼樣子的時代。

人們爭先恐後的追求財富,探索未知世界,想要知道世界的邊界究竟在哪裏。

趨於成熟的航海技術,讓人們把相互隔絕的舊世界聯係了起來。

又利用這些偉大的技術技術把新世界生拉硬拽進了人們的眼簾。

這一切是那麼美好,但這美好也並非如看上去那麼光鮮。

這同樣也是個炮火連天,動蕩不休的時代。

宮廷中的陰謀與殘酷無情的戰爭同樣貫穿這個時代。

奧斯曼內亂不休,歐羅巴戰雲四起,甚至在大西洋上,為了爭奪海上霸權也是征戰連連。

受製於依舊落後的交通與通訊的水平,雖然同在地中海,但是遠在歐洲西南一隅半島上的卡斯蒂利亞,對歐洲大陸正在發生的事情並不清楚。

至少斐迪南正在為無法盡快得到皇帝許諾的支援是否已經兌現憂心不已。

憑借著手頭大方,斐迪南在維也納宮廷裏也是有些朋友的。

所以他能及時的得到很多有用消息,不過即便如此,這些消息漂洋過海的送到他手裏也要花些時間。

隻不過他要比其他人知道的更早些罷了。

隻是這一次,斐迪南覺得等待的時間太久了。

按照以往他和維也納那些朋友往來經驗,在皇帝的使者到達之前或是稍後,他自己的那些消息來源也就紛紛到了。

那些人會向他透露更加詳盡的消息,譬如皇帝決定具體出兵的時間,兵力,還有可能會采取什麼樣的步驟。

這些消息無疑可以幫助斐迪南盡快在伊比利亞做出相應的反應。

至少能讓他從中知道,馬克西米安的許諾究竟能做到什麼地步。

但是這次消息來的太晚了,幹脆說是沒有消息。

他那些維也納宮廷的朋友們都沒有送來確切的情報。

雖然有零星的消息來源能夠打聽到一些動靜,但是這對斐迪南來說顯然是不夠的。

這讓他不禁開始擔心起來。

斐迪南知道會發生這種情況唯一的解釋就是對於出兵這件事,維也納宮廷裏應該有著完全不同的聲音,或者是有人在激烈表示反對。

甚至就是皇帝本人,大概都在這件事情上搖擺不定。

隻有這樣,那些和他關係不錯的奧地利大臣們才會先稍稍看看風向,而不敢貿然傳遞消息。

這讓斐迪南意識到了情況的嚴重。

馬克西米安讓兒子菲利普與胡安娜結婚的目的,雖然不能說最初就是為了卡斯蒂利亞王位,畢竟那時候作為王太子的胡安王子還活著,不過他試圖通過聯姻建立一個強大聯盟的目的是很明顯的。

所以對於親家提出的要求他原本不會拒絕,更何況隨著胡安娜成為了王儲,伊比利亞的局勢這就更是和他息息相關了。

可就是這樣維也納的局勢卻好像出現了什麼變故,這讓斐迪南疑惑不解的同時,更不由有種強烈的不安感。

能讓馬克西米安這麼局促不定的究竟是什麼原因?

畢竟說起來馬克西米安本人對米蘭也始終是念念不忘,希望他出兵也不過是促使他更早的下定吞並米蘭的野心。

那究竟是什麼讓皇帝在有便宜可占的時候依舊這麼舉棋不定。

維也納究竟發生了什麼?

讓斐迪南擔心的還不隻是這些。

天天都有人把安達盧西亞的消息給他送來,不過不知怎麼,突然間那邊也已經好幾天沒了音訊,這就讓斐迪南更加憂心忡忡。

斐迪南顯然沒聽說過“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這句話,不過即便知道他也會和大多數人一樣,對這句話嗤之以鼻。

事實上戰場上往往壞消息傳的要比好消息更慢,這是因為當戰局不利時,前線指揮官總是希望盡快扭轉戰局,在把錯誤彌補回來之後,再向後方報告。

隻是這種希望往往是事與願違的。

一個錯誤不可能被另一個錯誤糾正,當局勢終於壞到可能會影響整個戰場的時候,那些人才會不得已的向後方報告實情。

壞消息就是這樣來的,而一旦到了那個時候,整個戰局也許已經糟到了難以挽救的地步。

斐迪南或許並不清楚這其中的奧妙,但他知道事情可能很不樂觀。

窗外隱約傳來了一陣陣的喧囂,同時敞開房門的走廊裏也傳來了腳步聲。

斐迪南無奈的把目光投向門口,看到走進來的大主教和幾個大臣,他額頭上的豎紋就更深了些。

“陛下,您必須盡快做出決定了,”大主教走過來用稍顯不客氣的說“如果女王依舊不肯出席儀式,這會導致民變的。”

“我當然知道!”

費迪南憤怒的打斷了大主教的話,不論以前遇到什麼樣的麻煩都從容不迫的阿拉貢國王,這時候卻如同個暴躁蠻橫的底層市民一樣暴跳如雷。

“可是要我怎麼辦,把她綁起來送到會場上去嗎,那隻有上帝知道她會幹出什麼讓我們大家都丟人的事來。”

大主教無奈的看著憤怒的國王,他其實多少有些同情斐迪南,畢竟換誰攤上那麼個不聽話的女兒,都要頭痛不已。

更何況她還是位女王,至少在名義上她是卡斯蒂利亞地位最尊貴的人物,所以那些對付瘋傻癡呆的辦法肯定是不能用在她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