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五) 閔哲瀚穿越宋高宗(1 / 2)

閔哲瀚冷眼瞧著下方吵得不可開交的兩派人馬,不發一言,等到兩派要動起手的時候,喝道,“都給朕住手。”

淩厲的視線掃過每一個大臣,讓大臣們心中皆是一凜,皇上的氣勢何時變得這麼強大了?眼前的人還是那個溫文爾雅的康王嗎?怎麼那麼像睥睨天下的霸主呢?難道登上帝王寶座後,皇上的本性露出來了?

閔哲瀚的表情緩和了一下,但眼神依然高深莫測,“你們的意見,朕都考慮了,已經有了決定。”

主戰和主和的大臣一起目光炯炯盯著年輕的皇帝,希望他口中吐出的是支持自己一方的話語。

閔哲瀚卻沒有說出他們想聽的話,而是講起了古,“朕記得西漢時有一位抗擊匈奴的大將陳湯,曾和西域都護甘延壽一起出奇兵攻殺與西漢王朝相對抗的匈奴郅支單於,為安定邊疆做出了很大貢獻。他曾上書漢元帝,說‘臣聞天下之大義,當混為一。 匈奴呼韓邪單於已稱北藩,唯郅支單於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為強漢不能臣也。 郅支單於慘毒行於民,大惡逼於天。 臣延壽、臣湯將義兵,行天誅,賴陛下神靈,陰陽並應,陷陣克敵,斬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懸頭槁於蠻夷邸間,以示萬裏,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我大宋自太祖立國已經一百六十七年,縱然無法比擬強漢,但也不能任異族在我華夏土地上肆虐。身為華夏之主,我的意見是‘犯我大宋者,雖遠必誅!’”

主戰一派的大臣目光炯炯,有的看不起趙構卻迫於形勢不得不認其為皇帝的大臣們此刻的輕視減了許多,就憑他說的這句話,就比徽宗和欽宗更加適合當皇帝。

“但是……”一個但書讓主戰派的眼睛差點兒抽筋,“剛經曆一場大戰,民心混亂,國力消耗巨大,將士們的糧草都成問題,怎能與兵強馬壯的對抗?”

於是,主和派們高興了,皇上這是要講和啊!

“汪伯彥、秦檜。”

“臣在!”汪伯彥和秦檜兩人從大臣中站出來。

“朕命你二人做正副二使,與金國商談講和。”

“臣遵命。”

“皇上……”主戰一派的丞相李綱開口勸阻,卻被閔哲瀚搶先道,“丞相,朕意已決,不必多說。”

主戰派們沮喪不已,尼瑪,這皇帝就是嘴巴能說,實際和他老子和哥一樣是個膽小鬼。

朝會散了,主和派們興高采烈地走了,主戰派們怏怏地走出大殿卻被一個太監攔了下來。

“李丞相、張大人、呂大人、苗大人、劉大人……,皇上請你們去禦書房。”

李綱與呂頤浩等人對視了一眼,皇上要做什麼?跟和太監前往禦書房。

“來了啊!” 閔哲瀚看到苗傅和劉正彥眼中閃過不滿,暗自冷笑,這兩人對皇帝沒有一絲尊敬,難怪以後會發動政變將皇帝趕下台。不過現在他是皇帝,是不會給這兩人機會的,而且他會物盡其用,狠狠地壓榨這兩個人。

“皇上讓我等來是為了何事?” 李綱問道。

閔哲瀚不答,而是遞給李綱一本冊子。李綱疑惑地翻開冊子,結果越看越激動,渾身都開始發抖,胡子翹了起來。

在其他人又疑惑又好奇的目光中,閔哲瀚淡定地拿起另外兩個冊子遞給呂頤浩等人。結果,這些的表現與李綱一模一樣。

閔哲瀚勾唇而笑,這可是他花了幾個晚上寫出來的南宋未來十年的發展計劃,涵蓋了朝廷的未來動向(包括招人計劃、績效考核計劃等)、經濟計劃(鼓勵商業和小工藝者,提高商人的稅率)、大力發展農業(提供土豆玉米番薯等高產量農作物的圖紙,派人去西方國家找種子;提供雜交水稻的培育方法;改進現有的農業工具)、大力發展軍隊建設(征兵、先進的訓練方法——現代軍隊的訓練方法),改進兵器(攻城設備、強力弩的製造、火器的改進和應用——南宋的時候,火藥武器開始得到大規模的使用和推廣,並發明了管形火器。趙構登基五年後陳規守德安時,發明了用長竹竿作為槍筒以噴射火焰的“火槍”,這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原始管形火器。到了南宋後期,在此基礎上發明了“突火槍”,“以钜竹為筒,內安子窠,如燒放,焰絕然後子窠發出,如炮聲,遠聞百五十餘步”。從而開創了世界上管形火器使用彈丸的先河,成為遠距離殺傷敵人的銳利火器。)……按照這個計劃發展下去,南宋肯定會成為最強盛的國家,別說收複失地,滅了金國完全不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