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本師傳,更糸由繹韻紐源流,黽勉求之,於古音獨明其真諦。
文章宗六代,專致力沉思翰藻,如何不淑,吾同門遽喪此雋才!
與季剛自己酉年訂交,至今已二十有六載,平日因性情不合,時有違言。惟民國四、五年間商量音韻,最為契合。二十一年之春,於餘杭師座中一言不合,竟致鬥口。
豈期此別,竟成永訣!
(本篇發表於1936年1月《製言》第7期)第1 章太炎先生挽聯
一
纘蒼水寧人太衝齋之遺緒而革命,蠻夷戎狄矢誌攘除,遭名捕七回,拘幽三載,卒能驅逐客帝,光複中華,國士雲亡,是誠宜勒石紀勳,鑄銅立像;萃莊生荀卿子長叔重之道術於一身,文史儒玄,殫心研究,凡著書廿種,講學勝年,期欲擁護民彝,發揚族性,昊天不吊,痛從此微言遽絕,大義莫聞。
二
素王之功,不在禹下;明德之後,必有達人。
(本篇發表1936年8月1日《製言》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