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編輯《新青年》時,全仗帶情感的筆鋒,推翻那陳腐文章,昏亂思想;曾仿江陰“四句頭山歌”,創作活潑清新的《揚鞭》《瓦釜》。回溯在文學革命旗下,勳績弘多;更於世道有功,是痛詆乩壇,嚴斥“臉譜”。
自首建“數人會”後,親製測語音儀器,專心於四聲實驗,方言調查,又纂《宋元以來俗字譜》,打倒煩瑣謬誤的《字學舉隅》。方期對國語運動前途,貢獻無量;何圖哲人不壽,竟爾禍起蟣虱,命喪庸醫。
(本篇發表於1934年10月13日《國語周刊》第159期)
第62章 劉半農先生挽辭(1 / 1)
當編輯《新青年》時,全仗帶情感的筆鋒,推翻那陳腐文章,昏亂思想;曾仿江陰“四句頭山歌”,創作活潑清新的《揚鞭》《瓦釜》。回溯在文學革命旗下,勳績弘多;更於世道有功,是痛詆乩壇,嚴斥“臉譜”。
自首建“數人會”後,親製測語音儀器,專心於四聲實驗,方言調查,又纂《宋元以來俗字譜》,打倒煩瑣謬誤的《字學舉隅》。方期對國語運動前途,貢獻無量;何圖哲人不壽,竟爾禍起蟣虱,命喪庸醫。
(本篇發表於1934年10月13日《國語周刊》第15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