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力道:“大家心知肚明,埃及距離意大利本土的距離太遠,本都還隔著我們,若是讓你們出兵,一來招兵需要時間,而來軍隊輸送也是浪費頗巨。好在我們理想國距離羅馬最近,也不缺少願意流血人的子民。所以你們隻要出錢,借給我們所需要的戰船,物資,大家按照股份來分紅。這場對羅馬的戰爭,就好比下注,下的注多,贏得錢也就越多。”
這的確是千載難逢的機遇了,這些年以來,埃及密切的關注的羅馬的局勢,整個阿非利加行省在布魯圖斯的經營下蒸蒸日上,並且零星的與埃及有些摩擦,雖然沒有達到戰爭的規模,但是雙方已經表現的很不友善了,當吞並高盧,兼並希臘,那麼地中海世界就剩下埃及和本都了。
雄才大略的李爾多已經不會忽視埃及和本都的,美地其很爽快地答應了腓力的條件,托斯卡見埃及答應了,本都自然也不能落後,雙方達成條件,這本都是各方國王準備好的方案。埃及提供三百萬金幣和士兵航運,糧草,本都提供兩百萬金幣和大量武器。
協議達成,腓力立即從馬其頓征兵,將馬其頓的貧困無產者充入軍營當中,征兵五萬,發配武器盔甲,日夜訓練,當埃及和本都的資金,糧草,武器都已經到賬後,並且埃及和雅典都派出使者跟隨在腓身旁,作為稍微的監視與約束。腓力從雅典來到色蒙,此時駐紮在色蒙附近冬令營中的士兵已經有十萬人之多了。埃及的船隻漂浮在大海之上,從天空望去,似乎已經將海麵完全覆蓋!
帕布留斯也早已經在靠近希臘的羅馬海岸做了兵線布置,設置了哨塔,欄杆,經過多次大戰,羅馬城已經無法提供足夠的兵員了,但是帕布留斯還是想方設法從各地招兵,勉強湊足五千人,布置在了海港周圍。而帶兵的卻是一位剛剛從阿非利加第一軍事學院畢業的學生蒙克。而李爾多在給帕布留斯的信中已經指示,若是有必要,可以放棄海岸線,堅守羅馬,等待自己大軍感到。
帕布留斯隻給蒙克準備了十艘小船,這些小船不能航行到距離海岸線很遠的地方,否則必然傾覆。當腓力的大軍到達的時候,哨兵甚至已經不用去稟報了,希臘人的戰船實在太多了,密密麻麻,像是一股浪潮一般,風風火火朝意大利本土走來。當靠近的時候,希臘人的弓箭如雨滴般射來。射出來的箭雨甚至遮住了太陽。
躲在土質的城牆防禦工事上的蒙克身穿鎖甲,巨大的船隻登上灘口,這是腓力的先頭部隊,由迪東帶領。迪東望著對方防禦的公室布置的緊緊有條,若是貿然進攻,可能造成沒有必要的傷亡。
(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