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風雷激蕩,移民墾荒,固疆實邊。設治廳縣,分割旗地,天然牧場,變為農田。蒙古牧民,遊牧難安,植被毀損,草場銳減。生態失衡,迤邐不再,森林消失,黃沙彌漫。嫩江咆哮,烏雙泛濫,牧業萎縮,農耕屢歉。天地蒼茫,生靈不息,唯有神山,眷眷綿綿。
千載春秋,時代變遷,萬象更新,山河固然。姚黃魏紫,民族情懷,與時俱進,生息繁衍。植樹造林,防風固沙,湖波蕩漾,碧草藍天。人與自然,相處和諧,生態文化,綠色銜連。神山祭祀,倡導環保,虔誠祈盼,禮儀明昪。風雨調順,草原富庶,家安國泰,人壽民歡。
今日祭山,諸仙退位,神山女神,祭品獨享。祭祀神山,特獻頌詞,世世代代,如意吉祥。特祭特致
癸巳年九月
(該文為杜爾伯特縣公祭多克多爾山大典祭文)
敖包的遙想
蒼狼的狡黠,
白鹿的姣好①。
蠻荒原野中崇拜的圖騰,
就由長生天畫出了天涯海角。
自然、祖先、生命,恐懼、依賴、敬畏,
心靈與神靈都注入這奇異的敖包。
“薩滿”②的鼓點說唱著神奇和苦難,
山川間聆聽著“騰格裏”③的祈禱。
敖包邊騰騰的火焰,
給烈馬奮蹄作映照。
敖包上飄溢著蒙古人古老的故事,
千萬年的曆史演進還是文明之神引導。
蒙古高原高傲地挺起脊梁,
便把貝加爾湖攬入了懷抱。
人猿相揖別時,
就說這裏風景獨好。
木做的槍石製的斧,
馴服百獸做籠套。
遊牧在無邊無際的大草原,
生命繁衍在小小的蒙古包。
風霜雪雨裝點著多彩的生活,
大興安嶺陡峭的峰巒做依靠;
額爾古納獻出甘露甜汁,
薪盡再把火種留傳又燃燒。
南下、南下自然使然,
繁衍之曲還須豔陽高照。
越興安過百川,
東來紅山④把陶瓷燒;
山海關口叩燕山,
山頂洞人又把龍骨山⑤的鑰匙相傳交。
走草原跨戈壁,
西赴青海牛羊繞湖泡;
薑水渭水演說炎黃的故事,
八百裏秦川還是由黃河之水來潤澆。
總相比中華第一龍⑥,
高原向中原第一次問好。
《山海經》神話誇父逐日,
鯨吞北海能否把魔杖再舉高;
《江格爾》仙交洪古爾,
還是把“寶木巴”⑦美好家園來尋找。
夏之後黃帝子⑧逃難融北狄,
伐紂聯軍北方犬戎奏鼓號。
中山國遊馬中原鬧春秋,
綠色黃色文化嬋媛再融交。
匈奴突厥南望長城扼腕歎,
漢唐公主和親路上披紗獻綾佼。
室韋崛起高唱敖包新讚歌,
蒙古高原掀起統一的大風暴。
奉天承運舉起九遊白旄纛,
馬鞭所指彎弓射大雕。
成吉思汗縱橫九萬裏,
歐亞之間建陸橋。
大元帝國六合九州方圓,
南北中國再一次和好。
千萬裏馳騁奔向和平,
千萬家安居相聞致好。
敖包上豎起日月火杆,
草原傳唱著蒙古長調。
遊牧與農耕相輔相成,
牧笛胡琴天南海北樂音飄。
蛟龍⑨行空天地間和風細雨,
蒼狼①望月大地上萬物繁茂。
西方世界掀起工業革命的高潮,
東方雄獅還在自豪地抖擻著秀美的鬃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