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開展多元他高端培訓的實踐探索(1 / 3)

摘 要:持續不斷地為社會提供最新的高質量高水平的培訓課程是重點高校的責任和使命。本文從學院對培訓的定位、機構改革、體製創新等環節著手,介紹了辦學麵向社會所需,以多元化構建,以高端為重點,分類別分層次,按不同階段逐步推進的培訓辦學情況。指出高端培訓蘊含無限的市場前景,培訓辦學需要市場化,多元化。並且隻有在嚴謹的管理製度和操作規範以及優質的管理服務下,才能確保培訓教育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高端培訓;MBA培訓;公共管理培訓  中圖分類號:G724 文獻標識碼:A

繼續教育、終身學習是當今時代的主題。大力發展高端培訓,充分發揮高層次人才在建設學習型社會中的引領和示範作用,對社會經濟建設和實現國家戰略目標具有重要意義。2004年,中山大學將培訓教育的管理功能從高等繼續教育學院剝離,劃歸學校成人教育管理處(現在的教務處成教科),自此,學院結束了在培訓教育領域既做運動員又做裁判員的狀況。高等繼續教育學院作為非學曆教育的二級辦學實體,對培訓辦學重新規劃,進行一係列改革,致力於發展高端培訓,為高層次人才提供智能充電的教育培訓服務。

一、統一認識,明確定位

(一)大力開展符合中山大學發展要求的高端培訓  學院雙重身份的束縛解除後,迅速調整工作方向和目標,辦學成為學院發展的重點,培訓是繼續教育的最重要的構成部分。中山大學要躋身於華南地區教育的製高點,引導教育發展方向,培訓教育也不例外。由於高端管理類培訓的學員絕大部分自身起點高,是企事業單位的最高領導或中高層管理人員,通過對他們開展培訓,不但能豐富其知識結構、提升管理水平,更重要的是可以將他們整個單位帶動起來學習,達到加快學習型組織建設的目的。

(二)重點舉辦符合廣東省經濟發展需要的企業管理類培訓

廣東省,尤其珠三角地區是以民營經濟為主導,其中的中小企業占絕大多數。中山大學通過辦學為社會服務,為經濟發展作貢獻。學院經過深入研究,分析市場需求,確定以中小企業、民營企業高層領導作為培訓的主要切入點。因為這部分人群的創業經曆和企業發展需要,決定了他們對學習的迫切願望,創新意識和適應市場競爭成為他們企業能否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

(三)明確培訓宗旨和方式

培訓教育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而發展,在經濟發達的中心城市廣州開展培訓教育,在國內有較大的優勢。為了使培訓快速而健康地發展,成為學校新的教育品牌,我們明確提出“優質辦學,服務社會”作為學院的辦學宗旨。培訓辦學要正確處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關係,將社會責任放在首位,以質量為重,突出服務,形成學院培訓特色。利用社會資源為社會提供培訓服務是學院的辦學方式。由於學院沒有專職教師,培訓資源不多,辦學場地有限,所以,我們通過廣泛整合社會優質資源,發揮管理優勢,將中山大學的辦學延伸,打造新的教育品牌。

二、改革機構,創新體製,將培訓工作逐步市場化

在現階段仍然以學曆為導向的教育體係中,作為非學曆的培訓是教育體係的另外一種類別,其招生方式、教學內容、服務模式都有別於各類學曆教育,其性質決定了培訓教育必須主動適應市場,遵循培訓市場的運作規律。為此,學院就培訓辦學的體製進行了一係列改革。

(一)改革機構

為了迅速發展培訓教育,在確保辦學質量的前提下,降低辦學成本,學院對培訓辦學管理架構進行更具領導力與執行力的改革。2006年學院取消培訓各部的設置,成立培訓中心,設立項目組,實行項目負責製,由主管副院長兼任培訓中心主任,統籌學院培訓工作管理,加強了學院對培訓辦學的領導。由此,學院培訓辦學按項目實施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的組織與協調,辦學規模日益壯大,使培訓項目做強有了科學的路徑依據,成為可能。

(二)製定新的用人機製

為了培訓工作能向市場化靠近,學院從社會上引進優秀人才,安排在培訓辦學的重要崗位,發揮他們的作用。如招聘項目主任,引進合同工和兼職人員,實行彈性上班製、按業績定薪金等。

(三)實行與培訓辦學相適應的激勵機製——項目負責製

為了強化項目的管理,學院在完善組織架構、科學布局人力資源的同時製定《培訓項目負責製實施辦法》,建立相應的培訓激勵機製,按項目利潤獎勵項目負責人及其成員,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