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好幾年前,一款4.3寸的手機就被稱為巨屏手機,現在去大街上掃一眼,5寸以下的手機屈指可數,電話比臉還大。
小的屏幕催生了手機和PC之間的一個產品分類:平板電腦。
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的功能越來越全,性能越來越強,從手機上能玩的遊戲跟PC端相差無幾。
平板電腦作為尺寸上比手機高一個量級的移動設備,原來承擔的功能一部分被手機擠占。
當我們越來越覺得平板電腦雞肋的時候,平板電腦必須具有更多的屬性來證明它會成為以後移動領域的發展方向,而尺寸決定了平板電腦所處的位置。
以三種不用尺寸的平板電腦為例,我們看看什麼樣尺寸是才是合適的。
我們願意接受更大的屏幕,卻不願接受更大的質量,也不願接受不便攜。
小尺寸平板大都是7到8寸,在手機的尺寸還沒有大跨步地躍進之前,這個尺寸的確有用武之地,視野比起手機不知道寬廣到哪裏去了。
到了現在,手機5寸起,6寸不嫌大。把手機和小平板放在一起,尺寸上真是傻傻分不清楚。
看視頻,聽音樂,這些事情在手機上一件不落地能做,而且體驗也不錯,要小尺寸平板幹嘛呢?
君不見,ipad mini在蘋果發布會的存在感幾乎沒有。
買一台小尺寸平板電腦,實用性遠遠不如大屏手機。
除了小尺寸平板,8英寸以上的我們應該如何選擇呢?
換一個角度看,手機功能再強,一個功能是快馬加鞭也趕不上大尺寸電腦的,那就是生產力 。
我們在手機上沒辦法製作圖文並茂的PPT,也沒有辦法繪製詳細的表格數據。
傳統的PC端,不管是台式電腦或者筆記本,生產力綽綽有餘,移動性卻不足。
比起手機更具影音觀賞性,同時比筆記本更加便攜,兼顧移動輕辦公,這就是平板電腦應該具備的能力。
一些科技公司現在生產12寸以上的平板電腦,這樣的尺寸跟筆記本已經沒有什麼區別。
更大的屏幕固然是好,可是失去了便攜性,就是得不償失。
我們需要在保證自己的平板電腦能夠帶出去的同時,盡可能地讓屏幕的尺寸增大。
出門背包的大小決定了你的平板電腦的大小,而一般我們的背包一般是很難裝下12寸以上的電腦。
比如三星的12.2寸平板Tab Pro,原生支持分屏,是三星在生產力領域的一次嚐試。
這種平板電腦除了便攜性的問題,還有重量也會個我們造成負擔。
屏幕大,代表著重量的增加,既然有時需要帶著平板電腦出去,輕便才是好選擇。
在便攜性和盡可能大的屏幕尺寸之間妥協,10寸左右的平板應該能夠滿足大多的需求。
比如讀者製造的DZ108,或者Surface 3等,都是不錯的選擇,而且自帶的Win10操作係統對生產力的兼容也是其他係統沒辦法比擬的。(文/謝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