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商業預付卡的風險及監管探討
管理縱橫
作者:黃宇夢
【摘要】隨著消費市場的不斷擴大和支付手段的日趨多元化,中國商業預付卡市場迅速發展起來。雖然相關部門出台了相應的政策,但在實施的過程中,商業預付卡市場仍然還有許多問題亟需加以引導和規範。本文旨在分析商業預付卡領域仍舊存在的一些問題和風險,並提出針對性的和監管意見。
【關鍵詞】商業預付卡,特征,風險,監管
一、商業預付卡的定義
2010年6月14日發布的中國人民銀行令(201創第2號,《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中將預付卡定義為:是指以營利為目的發行的、在發行機構之外購買商品或服務的預付價值,包括采取磁條、芯片等技術以卡片、密碼等形式發行的預付卡。
二、商業預付卡交易特征
1、商業預付卡實行“半實名製”
在2011年5月出台《關於規範商業預付卡管理的意見》後,提高了對於實名製的要求。預付卡現在分為記名和不記名兩種。
2、商業預付卡可以代替現金支付,在一定範圍內具有流通性和準貨幣性。
商業預付卡在特定的範圍內具有特定的現金支付功能,部分商業預付卡甚至可以通過某些渠道變現,重新變成貨幣進行流通。
3、商業預付卡的使用需要有特定的範圍和期限,具有有限性和時效性
商業預付卡一般隻能在發行機構指定的時間、地點、範圍內使用,持卡人不能夠對未指定的商品或服務進行消費,也不能超期超額消費。《意見》同時規定,記名商業預付卡有效期不設有效期,不記名商業預付卡有效期不得低於三年。
4、商業預付卡本質上是一種特殊的債權憑證
發售商業預付卡的當事人和使用的當事人之間是一種契約買賣關係。一般而言,持卡人基本不會違約,而發卡人或者發卡人委托方則因為義務履行的時滯性而存在較大的違約風險。
三、商業預付卡市場存在的風險
1、沉澱資金挪用風險。預付卡采取的預收款模式,即先交費後消費,對發卡商而言可謂穩賺不賠。全國從事支付的組織大概加起來有500多億左右,30多個全國的第三方支付組織,都進行預付卡交易,而且這些組織的交易量越來越大,沉澱的資金在好幾百億。對於巨額沉澱資金,發卡商如果一旦挪用資金後無法歸還,那麼將很有可能會發生擠兌現象,消費者自身的權益將得不到保障。
2、行賄風險。落實“實名製”最大的阻力在於商家樂意不樂意。某種意義上商業預付卡已成為商家推銷產品、擴大利潤的方式。實行實名製本質上商家是有抵觸情緒的。出於利益共同需求,即使在嚴格的禁令之下,不能排除部分商家依然會有和利用購物卡行賄者協同規避規定的可能。違法成本太低,利益需求又太大,查處了自認倒黴,查不出的居多,這本身就是一個無法落實的現實難題。
3、壟斷風險。購買商業預付卡之後,消費者就隻能在指定商家和期限內消費,導致了發卡企業“唯我獨尊、一家獨大”的壟斷地位,而消費者則麵臨除在指定商家消費“別無選擇”的困境,消費者明顯處於不利地位。有的商業企業隨意解釋合同條款,降低商品或服務質量水平,損害市場公平競爭環境和消費者合法權益.